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会展活动恢复十分艰难。在过去的一年,国际展会复展极不乐观,只能以连续延期举办和取消举办的方式应对疫情。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下,同时启动了“云端”会展模式,并已形成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促进复展的局面,为全球会展业留下一抹亮色。
一年来,中国开启元首“云外交”新模式,同国际社会密切互动,有力促进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世界前进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
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接连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场重要多边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继9月底10月初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后,又一次在全球多边舞台上发出时代强音,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元首“云外交”引领世界前进方向。
与此同时,由中国举办的全球首个国际贸易数字展,为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0,无法重启,但终将过去。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国际大展相继宣布延期或取消,主办方、参展商、采购商一个个措手不及。一时间,除了期盼疫情早点过去,尽快复展外,似乎再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
疫情发生后,中国是针对会展活动“停摆”反应最快速、最早复展的国家之一。
3月1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在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时隔20天,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会议要求,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
6天后,4月1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在线下展会暂不开展的情况下,积极支持企业线上办展、线上参展。各地对线上展会活动要加强工作指导,做好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提供服务便利。
4月14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拉美(墨西哥)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以下简称中拉数字展)在北京举行线上开幕式。这是疫情发生后,我国主办的全球首个国际贸易数字展。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境外展几乎全部暂停举办。本次中拉数字展吸引了来自墨西哥、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阿根廷等11个国家的观众线上询盘采购。通过线上举办国际贸易数字展,帮助企业恢复战胜疫情信心、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获取境外新订单,为中外企业提供了一个经贸洽谈与交流的方式。
中拉数字展是“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提出以来,首个举办的大型线上国际贸易展洽活动。中拉数字展的举办不仅为展会服务创新模式提供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解决疫情期间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搭建了一个高效平台。
6月15日,第127届中国国际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举行“云开幕”仪式。此次“云端”广交会是历史最悠久的贸易盛会与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创新融合。
9月6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成为疫情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本届服贸会设置七大类活动,吸引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驻华大使馆、境外商协会及机构和企业参展参会,共计1.8万家境内外企业及机构线上线下注册,超10万人注册参会,展出面积20万平方米。
10月15日,第128届广交会在云上开幕。本届广交会升级优化“云平台”,参展企业可通过图文、视频、3D、VR等多种形式展示企业实力和最新产品,通过打造虚拟展馆,营造实体展气氛。
面对2020年疫情给全球经济贸易带来的严峻挑战,“云端”广交会积极推动了企业参与“双循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结构更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11月4日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云上开幕。本届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克服不利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办展工作。总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
数据显示,第三届进博会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交易采购成果实现较大增长,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在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传递出中国坚定扩大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创新无界 构建会展新生态
近2020年末,在中原城市郑州举办的2020中国(郑州)会展主办方大会暨黄河流域会展联盟成立大会(以下简称主办方大会),与其说是一场论坛,不如说是2020年会展业的中原论剑。
按照此次主办方大会的主题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生态”,多数与会者认为,创新即是一个时代竞争的砝码。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启线上会展模式。随着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线下会展相继举办,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成为疫情下中国会展业竖起了创新的旗帜。
创区域新机遇
“河南省的会展主办方,是会展业界一支重要生力军。”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在中原城市举办主办方大会,这是中国会展业的首次。
袁再青强调,在会展产业链中,主办方处于核心地位,聚集着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同时,主办方于参展商、采购商而言,则是处于桥梁和平台的重心地位。但主办方也面临着很多未知的挑战,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主办方担负的风险更多,压力也更大。
此次主办方大会期间,由黄河流域9省市共同筹备的黄河流域会展联盟宣布成立。今后,该联盟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共享区域优势资源。
“对照国际通行规划,塑造全球合作新优势。”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表示,“十四五”时期,是郑州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关键时期。
对此,国际展览业协会(UFI)2021-2022年度主席、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梅李玉霞在线上预言,未来10年,黄河流域会展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会展业界的‘河南现象’,值得关注并引发思考。”中国贸易报总编辑范培康认为,河南省拥有如此大占比的会展主办方企业,表明中原区域具有更大的会展发展空间,在双循环新格局下,须通过创新,发挥河南会展主办方集聚的资源优势,把握中原会展发展机遇。
构创新大格局
“展览业须抓住疫情后复展的契机,加快提升展览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王锦珍在此次主办方大会上表示,疫情给会展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但在我国有效控制疫情后,为复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王锦珍看来,目前,我国展览几乎囊括了所有行业,伴随远景目标的实现,我国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数字经济技术、新材料、新生物等领域占据高位,定会为展会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机会。会展业如何抓住这一服务高科技发展的难得机遇,是亟须思考的重点。
王锦珍表示,会展业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提升展会的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为会展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运用有助于展览设施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组织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伴随着物联网、互联网、AR、VR、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疗、工业、娱乐、移动终端等领域的应用,展会的主题选择空间进一步扩大。
抓市场新趋势
上海东浩兰生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辉峰表示,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已从一线城市转移至二三线城市。数字技术推动会展转型升级,整合数据资源,线上赋能线下。
陈辉峰解释,近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掀起展馆建设热潮,以及各地政府纷纷对当地会展业发展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吸引了主办方的注意力。因此,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会展项目举办的优选城市。此外,到二三线城市举办会展活动,即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培育自主品牌项目,又可享受当地的扶持政策,令二三线城市会展市场更具竞争力。
王锦珍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约90%的商品即降为零关税,将有更多的商品成为零关税商品。这将促进区内贸易投资发展,促进各国合作,同时也将促进区内展览业的发展。
我国将积极加入《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些都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新格局下,中原郑州的会展机遇
近年来,会展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各地方政府制定了发展会展经济的规划或战略,期待通过会展产生上下游联动效应。以中原的郑州为样本,或许可以看到中国会展版图的新布局。
据了解,郑州将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会展业已经成为郑州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郑州市会展业促进中心主任王洪波介绍,郑州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郑州展览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位处中原、具有交通枢纽优势的郑州,其会展业是否迎来了发展机遇?
集聚优质资源
“郑州将以创新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路径,发挥会展业引领产业发展、集聚优质资源的作用。”王洪波介绍起郑州优势资源激动不已。
郑州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四大货运机场之一,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7位。随着郑济、郑万、郑太、郑合高铁有序推进,全国唯一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成形。郑州是国家重要的干线公路枢纽,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网。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郑州是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城市,为国际化展会活动提供了新平台和新载体,郑州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搭建会展平台,推进国际合作。
此外,郑州具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主导产业。未来,将围绕电子信息、现代食品、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商贸物流、航空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策划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实现会展与制造业高效联动、高质量发展。
王洪波表示,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产业聚集,将为郑州发展会展业带来比较优势。郑州将加快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打造新的动力增长源,实现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生态趋势显现
王洪波介绍,郑州在“十四五”规划中,将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板块进行部署。此外,将继续出台会展产业发展政策,全力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近年来,郑州会展业以“稳增长、重质量、全业态”为发展原则,实现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郑州专业场地举办规模以上展览1040场,累计展览面积1219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会占比62%,市场化占比94%,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同比“十二五”期间,郑州展览数量增长8.9%,展览总面积增长27%,3万平方米以上展览数量增长43.9%。
王洪波表示,政府主导将持续发力。通过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RCEP第27轮谈判、金鸡百花电影节、春晚分会场、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伯牙钢琴艺术节等活动,提高郑州的影响力。
此外,借外力、引资源。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引进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连续七年、李曼中国养猪大会连续两年花落郑州;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会在郑州举办。
重要的是,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展会。培育了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产业融合度高的展会活动。
打造中部会展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磨料磨具展规模居亚洲首位;郑州糖酒食品博览会为规模第二大;中国郑州工业装备博览会通过UFI认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达到33家;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与东盟地区合作成立中国—东盟会展行业合作委员会,在品牌营销、国际展引进、国际化运营等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深度合作,UFI和ICCA会员也在不断增加,与英富曼、励展、塔苏斯等国际会展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步要构建郑州特色的会展核心竞争力,需要做好两点。
一是全域会展新场景布局,提升郑州会展承载力。二是充沛的会展人才,为郑州会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王洪波介绍,目前郑州正在航空港区建设的会展城项目,力争3年内形成中部会展产业总部基地和会展生态综合体,打造中部会展集聚区。郑东新区定位高端会展核心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聚集精品展览及品牌会议,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满足举办高规格、综合性国际级首脑会议需要,打造国际高端会议目的地。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与郑州产业特点相结合,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功能展示交易中心。雁鸣湖国际会展小镇、文博艺术中心等,多元化的平台和载体为郑州会展提供可实现多种功能的新场景,是郑州会展未来的坚实保障。
会展:找准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定位
“会展,是链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平台。”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近日在2020中国(郑州)会展主办方大会暨黄河流域会展联盟成立大会(以下简称主办方大会)上表示,会展更是促进国际、国内循环融会贯通的润滑剂。
储祥银强调说,会展业要以促进双循环畅通运转为己任,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需要,为疏通国内、国际循环,更好争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策划活动、组织实施,取得成效。
与此同时,会展需为保障社会再生产循环运转通畅,促进关联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科学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之间的协调均衡,推进企业供应链有序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通畅。
区域格局渐趋合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创办了全球唯一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京交会转型升格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国国际贸易展会的体系,凸显了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的主体贸易展会地位。
“十三五”以来,中西部地区展览业发展加快,在全国展览中的份额增加,地位提升。 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12省、区、直辖市办展5699场,占全国总数的61.39%,展出面积7834.55万平方米,占全国总展出面积的66.41%;中西部地区19省、直辖市、自治区办展3584场,占全国总数的38.61%;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10万平方米及其以上展览171场,比2018年158场增加13场,比2015年124场增加47场;占展览项目总数的2.96%,展览总面积2969万平方米,占项目总面积的25.85%;5万-10万平方米展会313个,占比5.41%;展览面积1985万平方米,占比17.28%。2019年,全国5万平方米以上展会484场,占样本总数9.2%,展出面积495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47.0%。依据2019年7月《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9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中国有22个展会入围世界商展百强。
创新会展新生态
储祥银介绍说,会展新生态,包括会展产业系统内部的生态化和会展发展环境的生态化两个方面,是生态会展与会展生态的统一,会展新生态的关键是协调。
会展产业生态化,则是服务功能齐全,体系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协同、协调、通畅;会展服务理念、方法先进,各类服务手段运用自如,协同到位、运行方向目标一致。
发展环境生态化,是指生态会展发展环境优良,市场、政策调节到位、协同;政令统一,政策协调,协调管理到位,营商环境优化;会展关联产业、区域、领域之间协调、一致、可持续。
会展产业生态化,则是服务功能齐全、体系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协同、协调、通畅;会展服务理念、方法先进,各类服务手段运用自如,协同到位、运行方向目标一致。
关键在于,这些生态化关联会展与所服务产业、会展与经济社会、会展与环境保护、会展与城市发展,区域会展发展,场馆设施建设与会展实际需求,等等。
需要提出的是,会展业一定要拥抱新技术,使之赋能会展,最终实现会展业态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