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会相似,岁岁意不同。
极不平凡的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已经开启的2021年又将迎来更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特殊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期待。
新的征程,我们该怎么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会期间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外贸外资从“稳住基本盘”
到“稳中提质”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把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随之而来,外资外贸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改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外贸发展速度以稳字当先,是对我国实现6%以上经济增长的呼应。”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稳外贸就是稳经济,去年我国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外贸出口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中国经济要实现6%以上的增长,稳外贸依然重要。
2020年中国外贸在逆势增长中有几大亮点: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在外贸总值的占比提升至46.6%,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跨境电商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分别增长40.1%和25.2%,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
顾学明认为,2021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竭力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孕育催生新优势、创新新形式。
稳定的增长也将继续对外资形成吸引。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亚太高级副总裁蒋颖表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相继实施,多数企业维持或增资信心坚定。
“十四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外资能发挥重要作用。让外企真正全面享受开放政策,‘放管服’边界需进一步厘清,关键领域尤其需要监管智慧。”蒋颖说。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建议,在不断强化振兴国家民族品牌的同时,在政府采购、舆论导向和各级政府官员观念等方面,要逐步弱化“内外资”的差异,出台和修改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尽量做到市场主体不分内外资,待遇完全一致,共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保市场主体从“留得青山”
到“青山常在”
去年,“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政策让广大市场主体在寒冬中增加了渡过难关的底气与力量。如今,青山已留住,还需把原有的纾困政策延续、优化,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叶青表示,一系列减负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关键要把政策及时落地、确保应享尽享,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记者了解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去年全年通过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
2.6万亿元的红利实实在在体现在了企业的账本中,其中小微企业具有代表性。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财表示,作为一个民俗性生产企业,公司规模很小,但是享受的帮扶很大。按照去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该公司增值税税负降低了92%,土地使用税税负降低50%。三项社保费减免约5万元。
“减税降费不仅帮助企业纾困,更能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汝财说。
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这一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得到了强调:30页的篇幅中“市场主体”出现了18次,是去年的近3倍。
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实施,增值税、个税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效应将持续释放,企业和个人减负会越来越明显。
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到“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向记者表示,为抵御全球疫情的冲击,国家出台了空前的财政货币及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我们要抓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重要窗口期,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提质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代表委员提出,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零部件、软件、检验检测设备等方面受制于人,一旦被“卡脖子”,很容易形成“断点”。此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存在影响畅通的“堵点”。为此,要尽快解决这些“弱点”“堵点”,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又要补齐短板,尤其要打通堵点。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制造与生产服务之间需要打通服务断点、打破信息孤岛。”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重大疫情的考验,虽然总体上平稳,但产业链上关键核心技术也有缺失,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向全而精、大而强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