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走出国门的企业和公民越来越多,保证企业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与利益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日前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文艺表示,聚焦涉外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重要领域,抓紧制定急需的法律法规,加快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将为依法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立法保障。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对此表示,这是促进中国更好与各国发展关系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法律体系建设中迫在眉睫、非常重要的发展和升级方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看来,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正当其时,其重点就是运用法治手段有效维护涉外中国机构、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
涉外法治工作包括如何在遵循国与国之间平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双边或多边的协议和措施,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事务。主权国家的海外机构、企业、公民也存在遵守国际法准则、有序参与国际交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
莫纪宏表示,涉外领域立法是打通国内国际的法治桥梁,是中国引进来、走出去过程中法治实践的必然产物。面对一些国家的所谓“长臂管辖”行径,必须运用法律武器坚决予以反击。“在法治框架下,外国反制中国,中国也可以对等反制,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具体体现。”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还强调,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