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需警惕资本外流

小编:义乌批发市场发布日期:2021-05-19浏览量:480
核心提示: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金融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第4期线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但相关调整也在继续。为此,新兴经济体应做好准备,应对资本外流可能带来的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钱宗鑫在会上发布了题为《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分析》的主题报告。该报告显示,当前美国和欧洲通货膨胀预期均有提升,但风险不高。从GDP增长幅度等情况来看,美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好于预期,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增强,但其国内就业率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在短期内,美国的货币政策环境将会继续保持宽松。与之相比,欧洲的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复苏性增长因此也将延后。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加总系统性风险自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出现下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目前处在低位。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新冠肺炎疫苗的加速使用改善了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发挥了更强的支撑作用,二者的背离出现收敛趋势。当前,全球经济仍存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运行特征和疫情之前相比出现较大变化。近期全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表现主要受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主导。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和节奏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走势。在美国,最近通胀预期进展较快,劳动力市场改善略有滞后,美联储本轮宽松政策退出步伐可能会比2013年更快。主要经济体加息和流动性收缩,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带来货币贬值、利差上升和资产价格调整。为从根本上应对资本外流冲击,新兴市场应当注意自身对外平衡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经常账户差额的相对稳健并控制外债规模。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为了稳定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风险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美联储在短时间内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货币宽松措施,但这也使得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资产价格的虚高是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今年以来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但按历史标准看仍处在低位。若上市公司盈利的实质性改善赶不上美债收益率上行带来的估值调整,美股的剧烈调整将是大概率事件。

管涛认为,在短期内美联储不一定会采取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操作,但由于经济加快复苏,特别是进一步财政刺激和基建投资计划会提振市场通胀预期,有可能推高美债收益率,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一旦进入了强美元周期,部分经济基本面比较弱的新兴市场将可能重新遭遇资本流动冲击。”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钟红表示,当前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分化,金融风险逐步显现,部分内部脆弱性严重的新兴经济体在美国新一轮“缩减恐慌”背景下将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主要包括: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跌、资本流动波动加大、融资环境恶化等。从国别情况看,新兴经济体风险暴露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分化。本轮“缩减恐慌”与2013年相比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对风险的预判时间更早,二是尚未出现外资大规模回撤,三是新兴经济体自身的“双赤字”问题有所改善。为此,钟红判断,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个别新兴经济体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货币金融危机,但整体上不具有传染性,不会引发系统性的“缩减恐慌”。

对此,钟红建议,新兴经济体应继续强调保持自身经济体系的稳健,保持经济和财政政策的纪律性,保持充足的财政储备,保持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宏观审慎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这些对于新兴经济体应对“缩减恐慌”都大有益处。

而在谈到对中国的影响时,管涛表示,跨境资本流动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是比较有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近年来民间货币错配大幅减少,对于资本流入特别是流出冲击的承受能力在明显增强;二是中国现在基础国际收支状况依然良好;三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应对汇率双向波动的容忍度和承受力明显增强;四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我国宏观政策有一定的应对空间。“尽管如此,我国仍需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进一步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管涛说。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12344.html
文章来源:义乌小商品批发网    
 
标签: 淘宝开店货源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