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摩根大通迎来在华运营的第100周年。这100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摩根大通在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自身业务也随之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摩根大通于6月2日至6月3日举办线上年度全球中国峰会,为世界解读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议题。在峰会期间,摩根大通中国CEO梁治文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跨国企业走进来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国际化进程?中企国际化将如何改变国际经济竞争格局?
梁治文:这些年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发展壮大,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企业规模和大公司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让人很直观地看到这样的变化:
199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时,WTO刚刚建立,中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1997年,这个排行榜上只有4家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年,进入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为12家。
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排行榜中的数量不断增加。在2020年的排行榜中,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已经位列第一,共133家,占500强总数的超过1/4。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如此迅速地增加了在排行榜中的数量。
从企业实力上看,根据《财富》杂志披露的数据,在世界500强公司的横向比较中,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和平均净资产两项指标都达到了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40多年,前20年中国现代化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加入WTO以来的20年,中国现代化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下一个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的课题将是如何从大到强。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金融服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中国企业刚刚走出去时有怎样的不同?
梁治文: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金融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组成部分。
最初,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是海外融资和贸易结算。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与外界的合作不再局限于贸易,对外投资规模也持续增加。这就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国际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架起海内外金融桥梁,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和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根据我们的观察,企业的财资管理往往需要经历理念和实践的转型:从支持海外业务的融资、投资并购,到实现当地市场有效的经营和风险管控,以及建立配套的财资制度——这些都需要可靠的金融机构伙伴给予有力的支持。
在帮助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融服务除了作为“加油站”,还可以发挥“安全带”的作用。除了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以外,我们还提供定制化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多币种的外汇套保方案、最佳的市场经验分享、全球联动的财资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在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拓展业务的同时,也为它们做好“守家人”的角色。
记者:摩根大通入华100年来,在服务中企国际化、全球化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治文:摩根大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化道路上可靠而有力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发挥“桥梁”的作用:帮助中国企业全球拓展,支持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举例来说,近期举行的2021年度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这就是我们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典型例子。今年峰会的主题是“加速转型”,议题主要围绕着疫情后的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进行。
从具体业务的角度来说,跨境业务是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道路上日益重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之一。
举个例子:我们与阿里巴巴、SWIFT共同合作,突破性地实现了企业通过银行接入全球金融通信网络的云端数据库,实现汇款的实时追踪、全球定位,令跨境汇款实现可视化、可追踪、数字化,解决了国际电汇长期以来存在的不透明、不确定、不可控、费用高等痛点,为阿里巴巴的全球业务网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方案荣获《Treasury Today》杂志评选的亚当·斯密奖(亚洲区)“最佳技术驱动”大奖。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发挥我们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走得更远、更好。
记者:您认为,在未来一个阶段内,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还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对中企全球化、国际化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梁治文: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优势,主要体现三个方面:资源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不过,从过去几年的案例来看,也有一些中国企业由于缺乏经验而走了弯路。
放眼下一步,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全球局势、低利率环境、不同国家地区政策监管的变化、后疫情时代的产业格局调整等,这些都是企业全球化进程需要面临的一个常态。
这就意味着,对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发展的重点是风险管控。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本配置,强化对全球业务的流动性管控,提高运营效率,规避利率、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为企业业务链赋能,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我们建议,企业应该更多地考量当地公司的资本和债务结构、管理结构和管理手段,更多地了解当地市场的最佳实践案列,结合自身需求量身定制业务开展计划。同时,与跨区域协同能力强的银行合作,做到全球“一盘棋”。
记者:作为中国CEO,谈谈摩根大通在中国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布局?
梁治文:今年是摩根大通植根中国100周年,我们很高兴在下一个在华百年开启之际,实现了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有四个大的法律实体——证券、资产管理、期货、本地法人银行,这是我们在华业务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陆续实现对旗下主要法律实体的全资,把我们的运营理念和实体发展相结合,加快把我们全球的产品和服务落地中国。我们相信在更加全面的牌照和全球产品落地之后,可以将跨境、全球化的产品及平台引入到国内,直接对接在国内的客户。我们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发展阶段而有所侧重,做到更贴近中国国内客户、更加本地化。
我们希望能够发挥桥梁的作用,把全球的跨国企业和投资人引进中国市场,帮助中国的企业和投资人全球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