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在“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化走向”分论坛上,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共同探讨了当前全球供应链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并从各自国家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建议。
张宇燕认为,当我们讨论全球供应链这一概念时,应该明确这并不是一个链,而是一个网络。准确来讲,应该叫做供应商网络。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不止一家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都是在一个网络里进行采购,替代的供应链一直都存在,企业也总是在不停地进行比较。
记者获悉,就在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直指供应链中的战略依赖问题。初步分析,在欧盟进口的5200种产品中,有137种产品具有高度依赖性,占欧盟商品进口总值的6%;有34种产品因其进一步实现多样化和生产替代的可能性较低而更易受影响,这部分占欧盟商品总进口价值的0.6%。
张宇燕表示,从欧盟的事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方最近经常讨论对于供应链的担忧,主要担心供应链的侵蚀、侵害等问题。事实上,各方关心的一个结果就是,更加强化多元采购,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降低。对于企业来讲,多元采购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战略。
全球供应链问题与全球化趋势的把握具有高度相关性。吕德耀表示,全球化在大多数时候都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显然优于一个划分为不同经济集团的世界。
“然而,全球化成果在国内和国外分配的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全球化,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化成果的平均分配,即各国政府需尽快确保全球化的发展成果能够平等惠及本国公民。”吕德耀说。
傅恩莱表示,近段时间,全球化与市场准入在很多国家都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各国应该加强供应链的重振,尤其是在贸易领域,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健康的WTO,并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驱动。同时,我们也需要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包括WTO成员国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此外,各国经济应该实现良性竞争,使得经济的不同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我们还需要改革,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多边贸易体系,来共同维护供应链并使之更具韧性。”
鲍达民简要介绍了加拿大近一段时期经济恢复情况。他特别强调,当前需要更多人参与相关贸易协定的制定,也应积极地反映当前世界的变化,例如在数字贸易领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各国需要提高经济治理能力。我个人的观点是,当前需要制定一个时间表,来进一步探索更加先进的治理构架,这其中保持供应链稳定十分重要。我们正在推动形成区域化贸易体系,把目标瞄准亚太地区,包括中东、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庞大市场。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理念。”鲍达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