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专家学者聚焦当下热点话题,共同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建言献策。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使得各国人们更加需要合作伙伴,需要将全球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是一个独立的“岛屿”,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都是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也是相互依赖的。比起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刻,当下,人们更加需要合作。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现状证明,大数据等科技能够帮助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中间,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常启德认为,只有共同市场才能进一步促进人类经济发展。多边主义体制非常重要,人们需要增加对多边体系的支持,以便更有力量应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的国际局势。他强调,成长也必须具有包容性,实现公平正义的发展更为重要。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芮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全球贸易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经济预测报告,如果进一步减少全球贸易和跨境物流,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很多贸易条约都是WTO提出的。这也是整个国际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贸易规范、促进物流发展。”芮泽说。
新发展银行副行长Leslie Maasdorp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了多边机构在处理危机时的重要性。G20、多边银行、IMF都在2020年初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但在规模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让全球经济加快复苏,重新启动全球体系来应对这次疫情危机。”
在CCG名誉主席、中国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看来,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停止,但全球治理的水平的确需要跟上。“传统的全球化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的滞后导致全球民粹思想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给传统的全球化带来了问题。”尽管如此,陈德铭依然认为,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停止。但是,如果全球治理跟不上,民粹思想、民族主义的泛滥就会阻碍全球化,这是当前全球化面临的复杂局面,需要大家共同应对。”
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趋势,CCG顾问、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中国早在2013年就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美国也提出了“蓝点网络”计划,最近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也提出了“大基建”计划。在陈健看来,这些计划、想法和愿景,在根本内涵方面是一致的。如果能将这些力量结合起来,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推动力。
二是要高度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巨大作用。据IDC估计,2022年全球GDP增长的65%将来自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把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是立足科技创新。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进展情况是好的,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能够对经济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产业。在科技创新过程当中,也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