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中美关系走向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中美关系变化对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关税问题上的影响较为广泛,使部分美国企业在华采购成本增加;半数以上跨国公司一边维持其在华业务,一边采取了观望和等待的态度;但同时,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并未撤出其在华业务。相反,受中国市场的吸引和更多开放政策的鼓励,有超过四成的跨国公司决定增加在华业务。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与牛津经济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美贸易摩擦使得美国在2018年至2019年的GDP减损0.5个百分点(1080亿美元),损失24.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公司市场资本化减少1.7万亿美元。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美国实际GDP在未来5年有可能减少1.6万亿美元,仅2022年就有可能减少73.2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全球化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截至目前,美国依然对66.4%的中国商品征收19.3%的平均关税,其58.3%的对华出口商品也被收取20.7%的关税,远高于对世界其他国家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也远高于贸易战爆发之前的3.1%平均关税。两国之间关税水平并没有因为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签署而有所降低。
据了解,全球化智库本次发布的研究报告主要选取全球跨国公司的美国在华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涵盖定性与定量分析。在定性研究中,该报告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美科技“脱钩”、全球价值链重塑及美国制造业回流等方面因素给在华跨国公司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定量研究中,该报告重点关注了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94家在华有经济活动的美国企业,并对它们的经营策略进行判断。
该报告认为,中美关系变化对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关税问题上的影响较为广泛,使部分美国企业在华采购成本增加。而通过对投资数据的分析和对企业调研则发现,中国对跨国公司依然具有较大吸引力。在华美国企业大部分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华业务,一部分还将加大在华业务的比例。
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年5月,94家在华美国企业中,有41家调整了在华业务。其中,增加在华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28家。目前,并无美国企业大规模撤资的现象发生。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华美国高科技跨国公司正在寻求改变。在现有的28家在华美国高科技公司中,有21家调整了在华业务。其中,增加在华业务的企业有11家,缩减在华业务的企业有7家,还有3家企业选择重组。
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张伟在报告的发布环节表示,目前在华跨国公司遭遇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中美贸易摩擦。“总体看来,关税制裁对在华美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在华跨国公司供应链影响较大。”
张伟介绍,中美科技脱钩带来了不确定性,中美关系变化对外商投资高技术企业影响最大。美国多次把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作为对美国实体清单的回应,中国也制定了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中美在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脱钩,已对全球半导体领域的供给造成重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的芯片荒导致大量汽车和家电芯片供给不足,迫使部分全球汽车巨头限产和停产。
根据全球化智库发布的本次报告,在华高科技跨国公司的业务在所有跨国公司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中美关系是导致它们业务受到冲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美国对中企的脱钩政策,包括实体清单和相关制裁措施,从供应链上切断了高科技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使部分高科技公司无法保持与原有合作伙伴的合作,不得不退出在中国的一些业务。
张伟表示,今年以来,美国先后出台针对中国的各类法案。在一定程度上,中美贸易摩擦增大了美国在华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也使跨国公司重新审视回归本土的前景。然而,中国在工业产能、产业配套体系、市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美国脱离中国单独打造制造业供应链的可能性很小,美国企业回归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针对上述情况,全球化智库在本次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美关系是当前影响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重要因素。要确保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稳定,需要进一步稳定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市场的营商环境,包括更加公平的竞争关系、更加有效的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的监管架构。对于企业而言,要消除相关的不确定性,获得在华市场的竞争优势,需要加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进一步做好本土化工作,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