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男人们遗忘的西服还会回来吗?

小编:人参果树苗批发发布日期:2021-10-28浏览量:558
核心提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曾掀起了一轮“Suit Fever”,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田间农民,几乎每个男人都要搞一套西服上身。每当父亲节母亲节,大家在朋友圈里尽孝的时候,肯定能找到不少老父亲穿着大垫肩商务西服嘚瑟的照片。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曾掀起了一轮“Suit Fever”,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田间农民,几乎每个男人都要搞一套西服上身。每当父亲节母亲节,大家在朋友圈里尽孝的时候,肯定能找到不少老父亲穿着大垫肩商务西服嘚瑟的照片。

  但是这几年你几乎很难看到那种西装革履的霸道总裁形象了,那些大油头、西服领带全副武装的甚至成为一种充满讽刺意味的固定组合。曾经是中国男士“衣橱必备”的西服,为什么越来越被大家嫌弃呢?问题是出在本土的男装品牌吗?还是在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从“高光时刻”到“被时代遗忘”

  你知道吗?为了让全国人民提高服装意识,从1981年开始,中央高层推行了鼓励全民服装改造计划,举办服装展销会,通过媒体发表文章进行宣传等等。加上国外流行文化也随着国门打开逐渐进入中国,那时候的老百姓开始意识到服装的重要性。

  西服迅速成为中国大小城市乡镇的时尚“爆款”。磁器编辑部里就有小伙伴回忆起学生时代,英语外教在校园里看到园丁大叔穿着套西浇花时所受到的“文化震撼”。当时在中国流行的西服主要是偏商务正装的款式,但中国老百姓对西服还没有那么细致的区分,即使款式和面料纹样都很单一,做工也不精致,却异常受市场追捧,每年年产量达到30万套到80万套的西服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在国际品牌还没大举进入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本土的男装品牌以绝 对的优势占据市场,涌现出一批以生产商务正装西服为主的头部企业。相信很多30岁以上的读者都有听说过金利来、雅戈尔、圣得西、爵尼帝、花花公子等本土的男装品牌。由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日子,这些本土的男装品牌吃了时代的红利,一度红遍全国。

  比如号称美国品牌,但是注册地却在深圳的男装品牌金盾曾经一度是成功人士的标志,一套西服的价格高达4000元(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均月收入大约在300元〜500元的水平),1998年就在香 港上市。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金盾男装的地位堪比国际大牌。

  再比如当时北方的服装巨头——顺美服装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驰名中外的本土企业了。除了与日本诸如三菱、三井、住友、丸红、蝶理这样的知名商社保持密切的合作,代工制作了大企业们的工服外,还负责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出场开幕式的服装。

  高级西服定制品牌鼎泰定制的创始人刘先生是一位70后,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加入了顺美服装公司,他向我们形象地描述道:“以前赚钱太容易了。我在顺美上班的时候,顺义的工厂门口经常有车排着队来提货。大家几乎都不用主动出去找客户,而是客户站在门口等着要货。那时候顺美某款产品只打了7折,消费者就能把其中一家门店的玻璃给挤碎。”但如今,那批昔日中国男装市场里的“王 者”却渐渐淡出中国男装的时尚圈,商务正装也随之让出了曾经的高光位置。

  七匹狼的老对手、同样主产商务男装的利郎,也遭遇了2009年上市以来的首 次下滑。其财报显示,公司营业额及利 润均出现近两成的下降。其他如报喜鸟、希努尔等以商务西服为主的男装品牌,收入也在同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场行业寒冬一直持续到2014年后,一些受到打击的本土品牌至今还没回血,默默消失在中国的男装市场。

  商务正装在中国的没落背后

  如果说本土的男装品牌在大厦将倾之前无动于衷,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本土的男装品牌曾经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更改商标、更新店面和导购员形象、聘请外籍设计师、找明星代言等等。但这一切始终没能改变绝大部分本土男装品牌日益固化的经营思维,没有探寻出真正急需改革的源头,让商务西服在中国男装市场里的发展之路在进入21世纪后越走越窄。导致这种遗憾的既有本土男装品牌的责任,也有时代历史造成的原因。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16018.html
文章来源:尾货服装批发    
 
标签: 童鞋货源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