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手工羊毛地毯、埃塞俄比亚咖啡、秘鲁羊驼毛、巴基斯坦的盐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纷纷亮相,寻觅商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64国的进口规模整体增加。在2014-2020年期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64国的进口规模从4834.42亿美元增加到5699.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78%。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从沿线国家进口规模增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以及巨大消费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即使遭受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整体保持稳定,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为扩大进口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第二,主动扩大进口政策持续发力。一方面,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减少进口壁垒,包括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供信贷优惠。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各类进口平台的建设,包括推动自贸协定的签订,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的作用,对于来自沿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给予免费展位等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开拓中国市场。
第三,我国大力培育进口新业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利用跨境电商、电商直播等新方式促进沿线国家产品进入中国。
第四,我国不断深化同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联通,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在铁路、港口、航空、能源、通讯等建设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畅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品进入中国。
第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蓬勃发展,促进了进口发展。2013-2020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达1360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新设企业累计达2.7万家,实际投资累计约600亿美元。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增加,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魏浩表示,对于沿线国家而言,有利于增加出口,共享中国市场红利,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有利于中国居民和企业加深对沿线国家的了解,促进中国居民前往当地旅游、中国企业赴当地投资,从而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对于我国而言,从沿线国家进口持续增长具有多种效应。”魏浩表示,促进我国进口地区结构的优化布局,提高进口稳定性,改善国内生产要素供给,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和生产企业原料供应,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丰富国内消费选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返程班列空载率;加深沿线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吸引沿线国家的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从而促进双向投资升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口岸城市经济增长,优化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较强辐射效应。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3.62万亿元,增长24.5%,增速高出同期我国进口总体增速1.9个百分点。
魏浩表示,疫情之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规模增加,还会对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器作用,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性和内在需求,通过扩大与共建国家的双向贸易、增加经济往来的同时,还会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促进双边互信和民心相通,进而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
为了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扩大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口,在魏浩看来,我国应高度重视降低进口成本、拓展进口渠道、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具体来看,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海关、税收、监管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通关一体化,降低我国进口成本;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大力发展丝路电商,支持边境贸易发展,积极持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促进进口展览会、洽谈会的举办;优化顶层设计,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进一步畅通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物流通道。
“今后要高度重视‘丝路电商’的战略性作用。”魏浩强调,“丝路电商”已成为拓展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引擎、新平台。中国已与22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政策沟通、规划对接、产业促进、地方合作、能力建设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这将为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也必将大大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