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活动组织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数字全球化发展强劲,新一代全球产业链重组势在必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江小涓在近日召开的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2022年会上表示,数字技术链接海量数据和巨量用户,跨境无额外成本,全球化成为必然。5G时代,连接、数据和算力巨增,跨境在技术层面无额外成本,数字全球化可以分享的资源更多市场更大,将开启全链全面深度全球化的时代,带动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重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陈德铭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会趋向短链化、本土化和多元化,科技、气候、文化、地缘政治等非传统经济因素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更加突出,加剧了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在此格局下,资本、技术、数字等要素的可流动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研究数字全球化具有愈加重要的意义。
江小涓认为,数字时代,技术强国往往也是技术进口大国,高水平产品需要集成全球最先进技术。美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水平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从国外进口高水平技术。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全球价值链目前已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分割。因此,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全球价值链应该更进一步融合,各个经济体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全球分工协作。
“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创新变得越来越需要协作。”江小涓分析,2000年,全球个人技术发明和团队合作发明大致各占一半;2010年,全球38.7%的技术发明来自个人发明人,61.3%的发明来自团队合作发明;2017年,个人发明占全球发明的比重下降到了32.3%,有67.7%的发明来自协作创新。现在前沿技术多数是多国共同研发技术、共同注册专利、共同分享收益。
江小涓说,在创新需要协作的形势下,而数字设计服务平台提供全球并行研发,助力制造业升级。例如,空客基于数字样机实现飞机产品的并行研发,提升一致性及研发效率。“在数字空间内,原来远距离的‘串联’研发演变为借助数字平台进行‘并联’合作研发,这大大提高了全球分工协作效率。”
“在跨国共同研发网络中,中国的贡献快速成长。中国在全球共创网络中的贡献快速上升。上世纪80年代,跨国创新网络中的专利贡献,90%来自美国日本和西欧,现在这一比例降至56%,其它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一共贡献了25%。”江小涓表示,数字技术推动全球产业链深度分工。中国在科研、创新、制造、服务、头部企业等方面都有独特竞争力,在数字全球化中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大。
在江小涓看来,数字时代,“跨境链接”和“跨界链接”促进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产业分工的新一轮全球化红利显现,各国得以共同获益。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是服务活动、研发创新、消费需求等全链条的全球化,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优势。下一步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推动形成数字时代良好的国内国际经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