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海运涨价和订舱难问题已经持续很久,至今无解。在疫情和海运困难叠加的国际环境下,国际海运企业在这一时期有不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捐赠物资,也在逐渐向更宽广的范围延伸。
举例来说,疫情期间海运巨头达飞集团向中国捐赠口罩支持中国抗击疫情;海运巨头地中海航运,其地中海基金会也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海运巨头马士基也向中国捐赠口罩。
不止于此,不同于以往以捐赠物资、响应环保倡议为主的传统方式,多家海运巨头支援抗击疫情、保护国际物资供应链的过程中,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迈出了更大的脚步,早已不仅限于只是拿出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不仅捐出一部分运力,还主动牺牲了一部分利润。比如MSC地中海航运集团2020年2月13日致函中国交通运输部,承诺旗下国际海运船队在疫情期间将根据交通运输部需求配合调配使用,以便在需要时免费运送国际医疗救援物资;MSC地中海邮轮姊妹品牌GNV旗下豪华渡轮完成改装,已交付意大利,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马士基曾通过提供免费空运和陆侧物流等方式协助客户及相关机构进行抗疫物资运输。
另外,在想办法缓解疫情期间船员超期服役,无法按以往的周期换班下船等新问题过程中,许多国家也出台政策配合国际海运业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例如中国政府去年年末就出台了相应的减税政策帮助稳定海运队伍,支持海运企业不断发展。
那么,如果把场景延伸到当下还在延续的海运难题中,这些海运企业是否还能用更大作为来帮助改善海运难的局面呢?
以往,海运企业开通和持续运营一条航线,需要进行周详的成本利润核算,沿途停靠哪些港口、往返的货源是否充足、跑一趟耗费的燃油成本等都要计算清楚,收益大于成本该航线才会存在下去,否则就砍掉。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但是今天,既然海运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在向捐出一部分运力、牺牲部分利润方面发展,其实是可以继续向前摸索升级的。比如,国际海运企业可以继续捐出一部分运力,为紧缺商品和医疗物资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定期发布相关商品清单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多开通并维持一些经济效益上本来无法维持的公益航线……总之海运企业可以积极作为的事项很多,但前提是,这类举措要兼顾海运企业的利润和承受能力,不能给企业过重的担子。
对海运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上述升级尝试带来的并不只是负担。实际上,更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更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向能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形象口碑和更高的美誉度,最终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在这方面,以往的好例子比比皆是,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也有很好的案例:2021年7月,河南遭遇暴雨天气,鸿星尔克宣布捐赠5000万元物资,意外赢得民众的好感,很多消费者疯狂抢购鸿星尔克产品。
现在回头来看,海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式的发展变化既是抗疫形势使然,也是国际海运企业积极面对社会各界的困难和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这种互动—修改-升级的过程非常宝贵。既然此类发展和升级已经发生而且越来越多,也无法再回到从前的传统方式,相信社会各界很乐见国际海运业社会责任观继续升级、社会责任感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最终会以感恩来回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