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一系列务实举措相继落地,成效显著。虽然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反复延宕,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记者注意到,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指出,为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下称:ETF)纳入互联互通。此举落地后,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ETF基金份额。
相关受访专家向《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境外资本持续涌入中国市场,源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境内投资者也能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将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能推动国内资管机构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竞争力将提升
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便利和机会,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已于2016年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达成了共识。去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整体方案达成共识。
尽管如此,联合公告也特别指出,两地交易所及登记结算机构将制定发布或调整完善相关业务规则,积极推进技术系统开发及测试、投资者教育等各项准备工作。在相关工作准备就绪后,方可正式将ETF纳入互联互通。这一过程大致需要2个月左右,正式实施时间将另行公告。
“近期跨境证券投资的调整,没有改变跨境资金均衡流动总体稳定的格局,也不会改变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长期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在近日新闻发布会上称,人民币资产在很多方面仍具有较强吸引力,比如,投资回报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独立的走势,也因此是分散投资风险的好选择,能较好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5月25日在深交所2022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透露,今年以来,面对美元升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等挑战,有关部门通过加强与国际投资者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资本市场从诞生开始就重视对外开放。近年来,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证监会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举措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星海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的权益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债券市场相对平稳。因此在基本面并不理想的背景下,被动投资产品和债券投资吸引力有所提升,在此形势下,开放ETF和债券投资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两大领域的投资价值,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型开放上的国际竞争力。
有分析指出,下半年在监管层稳定政策预期、稳定市场、稳定经济的大环境下,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会持续吸引境内外的投资者,改善市场的结构,两地资本市场的聚集效应和生态链会更加完整,将会加速我国资本市场向着高效开放成熟的国际化市场迈进。
各项制度安排加速推进
今年跨境证券投资出现的波动,主要受海外政策调整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不足以反映长期趋势。ETF纳入互联互通将以产品的形式建立新的资金通道,使两地投资者可以自由通过ETF投资对方市场,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交易品种。 此外,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高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权重,充分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认可和信心。外资也不会因为利差的一时变化而改变长期投资立场。政策面利好、基本面转好也将能直接反映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上。此外,包括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内的各类引入中长期投资者的制度安排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于5月2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中特别提及将持续优化各项制度安排,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对此,记者注意到,随着近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和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两种业务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因此在配套制度上,新出台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将于今年8月1日施行,将有效填补涉外期货交易法律空白,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开放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开放,无疑会给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但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金融业加速变革,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相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无疑对金融有巨大需求。金融领域扩大开放将为外资企业带来宝贵的成长机会。从中国市场开放的机遇来看,此举可以引入新的理念、经验、技术等,加强中国金融业与世界的联系,助力中国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后,无论是从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是从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外资的占比来讲,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都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因此,ETF纳入互联互通可以有效盘活资本市场,优化资产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