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比玻璃产能产量双增长,价格回落较大

小编:行业资讯发布日期:2019-09-18浏览量:563
核心提示:去年,在国办发〔2016〕34号文等政策的引导下、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玻璃行业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以“玻璃行业三个攻

去年,在国办发〔2016〕34号文等政策的引导下、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玻璃行业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以“玻璃行业三个攻坚战”为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以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为纽带推动行业团结协作和共赢发展。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平板玻璃(含压延玻璃)产量8.68亿重量箱,同比增长2.1%;行业营收760亿元、利润116亿元,创造了近年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进入2019年,平板玻璃行业运行并没有延续去年以来的较好态势。由于需求减少,产能同比增加,造成供需矛盾突出,企业库存增加,部分企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低价倾销,行业增产不增效。今年1月~6月份全国建筑用玻璃平均价格1512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6.6%,部分平板玻璃企业出现了亏损。更加严峻的是目前还有部分新建和拟建生产线,以及“僵尸产能”存在。在行业发展刚刚趋稳、运行质量还没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新建生产线和“僵尸产能”的复活将会恶化供需关系,而且这些生产线基本上只能生产普通建筑玻璃,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加大环境污染。

玻璃:产量产能双增长 价格持续回落

上半年玻璃行业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平板玻璃市场基本呈现传统的淡季走势,供需矛盾突出,整体市场信心稍显不足。房地产和汽车两大行业的整体走弱,同时行业整体库存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市场走势可以归纳为“需求偏弱、供给不减、信心不足、效益下滑。”

1.产量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平板玻璃产量8210万重量箱,同比增加9.7%;1月~6月份累计产量46217万重量箱,同比增加6.8%。

2.产能增加

上半年共有2条新建生产线和8条冷修复产生产线点火,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50条,总产能12.9亿重量箱,其中在产生产线234条,在产玻璃产能9.27亿重量箱,同比去年下降1050万重箱。

3.价格持续下跌

由于产能过剩、终端需求偏弱,导致平板玻璃价格持续回落,今年6月末全国建筑用白玻均价每吨1512元,环比上月上涨16元,同比去年下降106元。

4.效益波动较大

除了价格下跌,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纯碱、石英砂、燃料等价格都在相对高位而且波动较大,对行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粗略统计,2018年以来原燃材料成本上涨超过10元/重量箱。1月~3月浮法玻璃行业利润约12亿元,为此,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压力是提升行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玻璃行业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困难

1.传统市场需求下降

2018年全年平板玻璃产量8.68亿重量箱,我们认为这将成为年产量的历史顶峰。玻璃主要的传统市场,不论是建筑、交通运输还是进出口,未来的市场需求也一定是减量的,这种趋势将从2019年开始逐渐体现。因此,市场需求的下降是玻璃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也将倒逼玻璃行业加快去产能、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行业作为玻璃的主要下游,其需求对浮法原片市场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预计在房地产资金紧张,行业偏弱运行的背景下,玻璃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增长难度很大。

2.库存压力增加

6月末行业总库存4099万重量箱,同比增加846万重量箱,库存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另外的原因:一是玻璃连续性生产的特点使得控制产量难度很大;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库存持续增加;华南地区部分厂家在马来西亚工厂玻璃的回流,以及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近几年来产能增加较多,也造成了上述地区市场价格压力增加。三是受到环保监管的影响,限制生产厂家运输、中小加工企业关闭等,去库存工作难度加大。

3.生产成本压力将长期存在

构成平板玻璃生产成本主体的石英砂、纯碱及燃料价格,自2016年以来持续上涨,冲减了大部分行业效益。而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一方面是环保因素对纯碱、煤炭和硅砂等各种原料的影响难以消除,目前石英砂资源非常紧张;另一方面,玻璃产能对原料消耗形成稳定的需求支撑,而纯碱和燃料行业的集中度远大于玻璃生产行业,价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垄断优势。生产方面,环保政策加码背景下,环保设施的投资、安装及运行等环保成本只会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

玻璃行业的发展环境既有利条件,也存在下行风险。有利条件是,玻璃市场增速放缓但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作为朝阳产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不利条件是,虽然在去产能、稳增长、增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基础还不稳定,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仍然存在、行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补短板的能力有待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1.产能过剩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我国平板玻璃的规模占全球的60%,超出了市场的需求,由此导致玻璃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目前仅为71%,距离合理的范围(85%~90%)有较大差距;人均平板玻璃产能34.6千克,比世界人均量高3倍。集中度偏低,规模前十家的集中度仅为59%。

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产能严重过剩,一是行业总产能居高不下,全国现有浮法玻璃总产能达12.9亿重量箱,其中在产产能9.2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71%;二是新增产能仍在增加,特别是广西、福建等地仍有一些生产线在建设之中;三是去产能进展缓慢,平拉(含格法)落后产能仍然存在,还有大约50多条生产线约2亿重量箱“僵尸产能”仍然占据“产能账本”。

2.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从产品结构看,一般建筑用浮法玻璃严重过剩,优质浮法玻璃比例偏低不足40%,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材领域的产品比例不足20%;而一些电子玻璃、特种玻璃还需进口。

建筑非标产品存在是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据协会初步调研,目前全国非标产品主要集中在3.6毫米、3.7毫米、4.5毫米、4.6毫米、4.7毫米等品种,总量占总产能的15%以上。非标产品厚度比较凌乱、玻璃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应用在建筑上也出现过不少问题,与之相关的型材都要调整,随之带来偷工减料、产品品种规格混乱等问题。从企业来说,刻意减少产品的厚度,通过降低原料和燃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也是非正常的公平竞争甚至是欺诈行为。

3.节能减排面临压力

从履行行业责任的角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工信部《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3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要求玻璃行业必须全面达标排放,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但由于燃料结构不合理,约有3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使用煤焦油、石油焦粉等劣质燃料,不仅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影响产品质量。

从提高发展水平的角度看补短板的能力有待提高,绿色产品、电子超薄玻璃、高性能节能玻璃产品方面等应用不足,导致产业优势在节能减排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导致产品结构调整面临一定压力。

4.行业竞争不公平

在执行政策方面力度不一,存在区域差异。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现阶段,仍有一些地方假借搬迁改造或建设“超薄玻璃”“超白玻璃”和“太阳能玻璃”高新技术的名义获得审批或备案;钻产能置换政策漏洞,“批小建大”、复活“僵尸产能”。在执行政策标准方面,地区与地区也是标准不一、力度不一。以排放标准为例,先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清洁能源并配套环保设施,生产的是优质、高档产品,生产成本相应增加;而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也能够生存。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助长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低价竞争等违规行为。产品质量法、排放达标等政策标准要求部分地区得不到有效执行,违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处罚,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管。

行业工作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协会围绕化解产能过剩、稳增长、增效益等工作提出了“平板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意见”“关于全面推广高性能节能玻璃的建议”“关于依据综合标准细化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淘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建议;组织开展“三个攻坚战”,召开平板玻璃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加工玻璃30强峰会、质量提升现场会、区域市场协调会、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多种手段引导玻璃行业贯彻落实政策要求、加强行业自律,为促进平板玻璃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发挥了一定作用。下一步工作中,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推进玻璃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高质量发展。

1.遏制新增产能,坚定不移淘汰落后和去产能

产能过剩是平板玻璃行业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去产能推行到现在,不能只流于形式,应探索系统性去产能及结构性优产能的可能性,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动玻璃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一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目前大部分格法生产线已被强行关停,但仍有少部分在生产,更为严峻的是还有部分淘汰的格法生产线搬迁到异地继续生产。如不彻底淘汰在产格法生产线,不仅与政策要求不符,对已关停的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二是制止违规新增产能。平板玻璃行业作为国家重点监控的过剩行业,国家下发了一系列调控文件,在落实贯彻这些文件过程中政府部门和行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地方为了提升经济政绩,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等原因,新增产能屡禁不止,行业里守规矩、顾大局的大多数企业意见很大。

三是源头把关,严禁备案新增产能项目;认真细致,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强化监管,确保产能置换方案执行到位。组织开展行业督导检查工作。对在建和拟建生产线的合规性进行检查,违规的勒令停止建设。要确保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均不得用于产能置换。

四是完善机制市场化手段控制产能。通过建立统一、完整、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确保产能应退尽退。长期停产的、无资产效益回报的“无效产能”(僵尸生产线)应被列为去产能对象,应严禁无效产能通过置换的方式激活,使之又成为部分企业扩大平板玻璃产能的一种途径。

2.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玻璃行业的高质量应该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针对玻璃行业情况,应该以开展去“建筑非标产品”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提升与延伸深加工并向高端发展。为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规范平板玻璃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公平有序竞争,建立有序的市场规则、竞争法则和职业道德,依照国家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应严格禁止生产和销售建筑用非标产品。玻璃使用是按平方米面积计算,如果去建筑非标产品,相当去产能5%。

建议借鉴打击“地条钢”的有效做法,在组织制定非标玻璃产品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行动全面取缔建筑非标玻璃产品。

3.积极响应环保政策要求,优化燃料结构

目前平板玻璃仍有大约有3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出于追求低成本考虑而使用石油焦、煤焦油等劣质燃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导致钢化玻璃“自爆”增多,也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排放物治理难度增加。

为此建议:一是在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中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燃料、环保全面达标的生产线在超低排放基础上不予限产;对使用劣质燃料、环保不达标的生产线,实施限产、停产治理,倒逼节能减排技术提升和优化燃料结构。

二是条件成熟时对玻璃熔窑燃料作出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劣质燃料,鼓励使用清洁燃料。

4.以“浮法二代”创新为牵引促进行业技术提升

2012年开始的“两个二代”研发创新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进玻璃行业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撑。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推广普及。承担示范线建设的单位要在进一步择优组合示范线全套技术的基础上,认真抓好示范线项目建设,2019年开工的示范线不少于一个,储备的梯队项目不少于四个。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采用创新成果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攻克污染治理装备技术瓶颈,促进产品质量、节能减排装备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5.以行业自律为抓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自律是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广大企业共同自主创新的“产权”,是行业发展和解决企业共性利益不可缺少的机制。玻璃行业近几年在自律协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建立起了全国和区域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以遏制新增产能,限制产量,延时点火,制止无序竞争为内容开展自律协调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遇到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情况下行业只是简单地用降价来应对,造成量减、价减、利润减的“三减”态势。所以,在市场需求减量的趋势下,既要开发新产品增加新需求和附加值,又要为行业共同利益开展行业自律,否则稳增长缺乏公平的行业环境支撑而不能持久。

协会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行业自律的广度和深度,要在不碰撞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行业自律共同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稳定市场、增加效益等工作。今年要组织动员行业的力量共同做几件事。一是争取去产能有所行动。二是遏制新增产能和违规新建生产线。三是要去“非标”,通过明确界定标准、开展产品质量督查等手段,去除5%左右的产能。四是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举报曝光违规和失信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五是总结行业自律成功经验,扩展自律内容,在去产能,淘汰落后,遏制新增产能,防止无序竞争方面玻璃行业要统一认识,特别是大企业要提高站位,改变一门一户的经营理念,把关注点由只关注自己转移到关注行业经济运行的轨道上来,共同保证经济稳增长。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244.html
文章来源:www.480520.com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