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金融,加快金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专利的申请数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在近日举办的2023第十届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年会上,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发布了《2022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数保持高速增长。从金融科技专利数量来看,中国近5年专利数量及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2017年以来,共有2万余家企业在中国申请了金融科技相关专利,专利总数达12万项。
据了解,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达5684宗交易,总金额2100亿美元,支付科技、保险科技、区块链等技术继续领跑市场。其中,区块链、加密货币总投资额达300亿美元,支付科技融资再创新高,占总投资46%。中国在2021年的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达2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09%,交易量为185宗,比2020年同期小幅增加6宗。
刘勇表示,在技术领域分布上,中国更加关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而其他国家则普遍对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更加关注。具体来看,中国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互联技术占比最高,达到50%以上;大数据、云计算、密码安全、人工智能增速相对平稳,互联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持续下降;区块链技术近年呈持续快速增长状态,2021年增速趋于平稳。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创新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广东(非深圳)、上海及浙江,这些地区近5年新增金融科技专利占比高达71%,其中北京市金融科技专利数量稳居第一,创新实力优势明显,专利数占全国总量的51%。
《报告》中的TOP100企业名单新上榜企业36家,新增区域为河北、天津、辽宁和吉林,银行业金融科技研发力度持续加大。榜单中,上榜的银行系公司数量达22家,近5年金融科技专利总数达7000余件,且多数银行系公司排名相较去年有明显提升,有6家为本年度新上榜企业,同时2022年上榜企业最低金融科技专利数达到18项,比去年增加4项。
在刘勇看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专利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金融机构对数字化升级投入的增加,未来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将继续引领国内金融科技发展方向,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第二,《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数据法规的出台,加强了对数据的保护和使用。数据的使用和交互、数据价值的发掘都以数据安全为前提,“零信任”技术、隐私计算将在金融数据生态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三,金融业对多类型数据融合存储、风险识别和数据管理高效性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湖、图技术等大数据专利技术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第四,“金融+生活”的高度融合,将金融服务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实现用户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对金融领域的很多实时性高、安全性强的场景提出更高的技术需求。第五,元宇宙助推下,VR、AR、MR等技术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趋势。移动互联技术和5G的发展,有效提升金融感知能力,同时在Web3.0、元宇宙的加持下,VR、AR、MR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