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由同济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贸易强国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媒体代表近70余位参加研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研讨会就以贸易结构转型推动建设贸易强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迟福林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和占比提升空间较大。在产业结构变革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双重推动下,如果高水平开放相关举措能够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服务贸易由此将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服务”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成为我国应对大变局的重要底气。
迟福林表示,我国目前需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稳步扩大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增强贸易结构转型的动力。他认为,未来几年,我国要以RCEP为抓手,与其他成员国合力建设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中之重。务实推进RCEP进程,有利于拓宽贸易结构转型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RCEP生效前的2021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进出口超过67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如今,RCEP已经生效实施,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潜力将进一步激发出来。
“在RCEP协议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入世100个部门开放承诺基础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22个部门的开放承诺,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同时承诺在6年内把服务贸易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迟福林说,加快落实这些条款,将把中国巨大的服务需求与RCEP的服务贸易市场对接起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鲜明特征。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制度性变革与制度型开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特点明显;扩大开放的重点由边境外向边境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层面延伸的趋势明显。”迟福林说,建议说,我国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尽快分类推进服务业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对接,率先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入发达国家管理、标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对接;适应加入DEPA的需求,稳步推进数字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对接;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抓住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时间窗口期,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中传统议题基础上,加大新兴议题的探索试验,以此实现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并在引领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