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外贸措施的问题导向特征越来越明显。4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同比微降0.8%,特别是对欧盟下降2.6%、对美国下降10.6%、对日本下降5.7%,这需要引起我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重视。
纵观我国近年来外贸形势,虽然东盟目前跃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比重仍然较高。例如,2022年对美国出口占据了我国出口总额的16%。因此,稳住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对于稳外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发达经济体出口。一般情况下,发达经济体购买力较强,需求较足,是中国外贸企业深耕的市场。但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动荡、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中心(ITC)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贸易政策顾问赵全表示,发达经济体未来的需求恢复如何,除了要看政治走向、解决俄乌冲突的进展之外,还要看各国采取的降通胀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效。
赵全认为,目前的情形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挑战将更加激烈,但若中国企业能克服困难并找到立足点,对其未来在发达国家经济体扎根将带来好处。在他看来,需要以系统性方法来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稳外贸与稳外资更好结合。发达经济体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外贸进出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稳住外资有利于稳外贸。近年来,在政治因素作用下,特别是美国“脱钩”“断链”的策略对外资在中国发展构成一定挑战,这需要中国继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回应外资企业诉求,提升外企在华发展信心。
二是挖掘新需求与维护旧需求相结合。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已回收的广交会1.5万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订单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难。对于深挖需求,赵全举例说,近年来,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需求的构成,随着科技发展家用机器人、电动交通工具、文娱设备、以及服务贸易等方面的需求相对增加,这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出口企业挖掘的新需求。
三是贸易与对外投资相结合。鼓励新兴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产业链布局到发达经济体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在就近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也拉动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中间品出口,带动我国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政治纷争波诡云谲的当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出现近岸化、友岸化的趋势,鼓励企业更好地进行供应链全球布局可以更好帮助企业降低贸易壁垒相关风险。
“还要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结合,形成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特别是需要用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性展会的平台,促进中外经贸交流。企业可以邀请客户到中国来实地考察交流,感受中国经济复苏的气氛,破解一些因某些外媒报道而形成的对中国的偏见,从而达到增强信心、促成订单的目的。”赵全表示,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不仅有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发达经济体从通胀中走出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将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