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蔓延,国际合作显得十分迫切。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有关部门介绍中国关于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
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表示,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利益高度融合,责任共同交织,彼此相互依存。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我们无比宝贵的支持,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国领导人表示支持和慰问,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对遭受疫情的国家感同身受,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向世卫组织提供了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分4批组织实施国际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此次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科技界成立科研攻关组,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病毒溯源和传播、检测试剂与设备、动物模型构建五大方向,设立十个工作专班,以“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为目标导向,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我们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深入沟通。可以说,同舟共济、合作共享贯穿着中国抗疫科技攻关的全过程。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中国的防控策略、方法、技术、标准和案例都经受了实战的检验,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分析、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非常珍贵。中方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助力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关于此次援助对象,邓波清表示,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还包括欧盟、非盟、东盟等国际组织。从地域分布看,中方向28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9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其援助形式包括医疗物资援助、医疗技术援助两种。
“对外提供物资援助也好,派遣医疗专家组也好,首先是要保证国内防控疫情的需要,因为做好国内的防控工作,实际上也是对全人类作出的贡献。”邓波清表示,当前我国的抗疫工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就是境外输入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我们向有关国家提供帮助,也是有利于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努力,降低我国境外输入的风险,巩固我们前一阶段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