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趋势,近段时期,各地在产业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明显提升。例如,苏州高新区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超90%;大连在一季度的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31.6%;河南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701个,总投资9065亿元;武汉市公布的今年全市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数量持续增加……记者从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中看到,我国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
优化投资结构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加快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增加产业附加价值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眼除了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相关外,也与当前我国的复苏环境分不开。一方面,疫情发展处于低位,社会生活快速回归常态;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扩内需、稳增长,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扩大了有效投资。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一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比1-2月加快2.5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均实现了约20%的增长。从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3.2%、22.5%。特别是,与高技术制造业相比,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更快,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
“随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速度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动能产业,逐步取代以资源要素消耗为特点的旧动能,并逐步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之所以创造了可观增幅,是因为其背后的产业驱动。一季度部分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和工业机器人等创新科技产业的投资增长成为拉动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重要动力。例如,上海市一季度新能源产值实现50.1%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42.4%,高端装备产值则是实现增长15.1%;东莞市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6.4%。此外,中国机器人行业在一季度实现融资的公开事件达到50余起,融资金额在近亿元及以上级别的接近20起,涉及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对此,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崛起,有望在各行业加速渗透,也将对现有生产力形式产生冲击。因此,机器人作为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核心载体,将拥有较为广泛的产业应用空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公开表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发展,5G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新产业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稳步提升。同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产品需求扩大,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增多,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此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刘向东表示,高技术产业投资本身具有对资本的吸引力,相比于传统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能获得较高的预期回报,而且代表产业优质化现代化发展方向。高技术产业保持较高投资强度,反映了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趋向,也预示着投资新动能逐步壮大。
虽然新技术产业化是当前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在前期往住需要较大的创新投入,因此需要对企业和有关机构权益给予更完善的保护,进而有效增强投资信心。特别是,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的作用;完善基础研究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健全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
刘向东建议,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投资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助力长远发展。”付凌晖指出,下阶段,应注重提高投资质量,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