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碎片化日益加剧的全球经济和中美两大经济体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趋势,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在5月5日举办的战略竞争时代下的多边主义与全球化以及对亚洲的影响的高级别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着重分析了当前影响全球经济的各种结构性挑战和核心问题。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表示,过去30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有望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多成绩,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认为,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更加深入发展的当下,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变得更加精细、复杂,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参与度越来越高,新兴经济体间的各种贸易日益频繁和重要。因此,各新兴经济体加强以本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多样性体系,成为越来越强烈的现实需求。高度依赖美元等少数货币进行交易的体系,必然会发生改变。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表示,在过去30年里,中国成为通过推动贸易联系和国际合作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在这些年里,不只中国从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受益,全球许多国家也抛弃保护主义、积极推动改革,也获益匪浅,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开放的潮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的举措,令很多国家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获益。在目前面临的严峻情况下,各方必须抛弃保护主义的思想观念,通过践行多边主义来加强合作。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说,全球的粮食、能源危机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都在不断造成供应短缺的问题,并且推高了通胀。在他看来,任何单一经济体都无法只靠自身力量解决供应短缺的问题,各个经济体都是相互依存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说明,只有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才是解决之道。
IFF 副理事长、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锦松表示,目前全球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此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趋势。很多研究报告都明确指出,全球任何一块大陆都无法实现所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给自足,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自由贸易,力挺多边主义。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像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各方的目光,中国在一些科技领域领先世界,印度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和数码产品行业的重要提供方。与会嘉宾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在联合国等多边主义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南非、巴西等国家也将像中国和印度一样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仍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