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的重要平台。这其中,国际旅游合作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助推效应。尤其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织牢织密旅游合作网络,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快速建设合作韧性已然成为推进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的重要任务。经调研发现,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进程中,应从合作网络建设层面,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等系统工作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网络的系统优化、韧性提升与长效保持。
首先是补链。明晰网络特征,优化合作网络模式。一是提升旅游合作网络紧密度。合作打造康养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奖励旅游、低空旅游等多元业态,推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行旅游政策共商、基础设施共建、旅游客流共享、旅游信息共用等全方位合作,构建“多区域协作、多国家交流、多资源互补”合作格局;建立共建、共商、共享、共治的旅游合作联系圈,持续营造资源与要素共享的优质合作环境。
二是提高双向溢出网络化程度。探索建立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合作圈,促进旅游合作网络互动交流,形成网络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旅游流扩散效应,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化、板块化发展;立足区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共建旅游合作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三是巩固旅游合作网络中心性。加强旅游合作整体布局与协同联动,助推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朝多中心化方向发展,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夯实各国旅游资源、旅游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建设,建立一体化旅游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便捷高效的旅游共享通道,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市场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产业聚集与旅游资源要素在旅游合作联系网络内的有序流动。
四是增强区域核心国家辐射带动力。充分发挥我国等国家的旅游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旅游合作战略联盟,主动强化旅游合作联系;搭建功能分明的多维发展体系,实现沿线国家旅游联合开发与协同发展,构建有序发展的旅游层级体系,共同推动旅游多边合作。
其次是延链。分区差异化发展,夯实合作基础。这里需分两大层面:第一,分区优化,协调推进,缩小区域差异。立足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高区域旅游合作联系网络合作主体的多样性,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强化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系;立足各国人力资本、经济特色、文化魅力等优势资源,提升相互旅游合作吸引,缩小区域差异,夯实区域旅游深化合作基础。
第二,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促进要素流动。强化人员、交通、资金、市场、信息等要素的灵活配置,打造沿线国家旅游合作平台,以要素融通推进合作共通;畅通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源流、知识流,进而加强区域内国家间文化、交通、贸易、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优化旅游资源点、项目发展线、产业合作面、空间联系网;完善国家间旅游资源要素共建共享政策,深化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加快沿线国家协同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
最后是强链。夯实合作能力,多维提升韧性。一方面探索障碍破解路径,增强旅游合作风险抵抗力。如创新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要素创新与传播,加快构建扁平化网络发展机制,夯实合作网络层级性,寻求更加开放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增强沿线国家互动联系、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帮扶力度,保障区域旅游要素高效流通,提升网络聚集性;增强区域内部联系,强化邻近国家联系,丰富区域连通渠道,形成“就近联系、多通道联系”网络格局,提升合作网络传输性。
另一方面探索差异利用路径,增强网络结构韧性和生命力。发挥旅游产业结构差异效应,增加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差异提升吸引力,进而推动和形成稳定的旅游合作联系;开展国际旅游贸易活动、打造优质旅游产品体系等措施来强化沿线国家间贸易差异发展,以贸易差异推进要素流动与旅游合作;搭建旅游投资平台、拓展旅游投资渠道来加强国家间旅游项目投资合作,以项目投资带动全面旅游合作,从而提升沿线国家风险应对能力和受损恢复能力;强化沿线国家治理能力,缩小整体差距,破除合作障碍,提升旅游合作紧密度。
当然,重要的是,提出中国行动方案,增强网络结构韧性培育力。精准定位沿线各国旅游合作的契合点,挖掘旅游合作发展潜力,加大国家发展专项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一带一路”建设专项基金对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系的资金支持,形成协同发展的旅游合作交流发展格局;以“一区一策”方式为区域旅游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助力沿线国家旅游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一卡通”制度,推行签证、通关一体化模式,制定区域旅游便利化政策;激发多主体旅游合作活力,构建涵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的合作体系来提升中国风险应对能力。
(殷杰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纪颖超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