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王金照曾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应提升到25%-30%,2030年到50%。
在王金照看来,国内新能源车市的发展应该稳步向前,直到2025年才呈现出大幅度增长,但事实却远超想象。还没过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今年4月份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30%,达到了32.3%。目前的车市格局,形成了以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为领头羊,新势力和传统高端品牌蓄势待发的局面。
(图源:乘联会)
新能源市场正蒸蒸日上,入局已有数年的合资品牌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能够进入新能源月销量榜前十名的合资车企,如今仅剩下上汽大众一家。
大众汽车早在2019年在国内宣布启动电动化攻势,大家了解到的ID.ROOMZZ、ID.BUGGY等概念车基本是在那年发布的,而且毕竟是燃油车界的“老大”,拿出几百亿来加速转型对于大众汽车而言不过是“洒洒水”。
然而,经过几年的投入,在新能源汽车界只爬到半山腰的大众汽车,却显得着急了。
大众加注231亿,为新能源按下加速键
5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表示,大众安徽将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其中141亿元是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约90.5亿元为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
和大众集团在上海安亭和广东佛山的工厂不同,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家仅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如今已经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第三家MEB工厂,据悉首款车型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投产。不难猜出,大众安徽投资的这231亿元人民币,均用于大众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官方暂未透露首款车型的相关信息,但小通(ID:dianchetong233)从外媒获悉,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Cupra的第一款产品Tavascan会在大众安徽合资工厂生产制造,并于明年起销往欧洲市场。
(图源:Cupra官方)
可能不少朋友对Cupra品牌不熟悉。实际上,Cupra是西雅特旗下的高性能子品牌,而西雅特又是隶属于大众汽车集团。我们可以简单地将“Cupra之大众”理解成“极星2之吉利”。
其实早在2018年年底,江淮大众便和西雅特签署谅解备忘录,表示会在2021年或之前引入西雅特。虽然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比较稳定,但考虑到国内车市对集团旗下的斯柯达等小品牌并不太友好,无奈将西雅特引入中国市场的决定就放弃了。
因此,首款纯电动车型Tavascan将会只在大众安徽合资工厂生产制造,并出口到欧洲市场,而不会在中国市场销售。
大众想留住自己的舒适区
按道理来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各家合资品牌都想将中国市场当作“跳板”来提高自己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地位。
只是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虽然中国市场很关键,但欧洲市场更不能辜负。
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前十名中,有四款产品隶属于大众汽车集团。其中,大众ID.4和ID.3的市场成绩非常稳定,年销量基本保持在五万到七万辆之间。
而在中国市场,将南北大众累计售出的大众ID.4加起来可能与欧洲市场接近,但大众ID.3在2022年仅售出2.4万辆,甚至比不上某些畅销车型一个月的市场成绩。
(图源:大众官方)
更“扎心”的是,大众是转型电动化的坚定主义者。早在2019年上海车展前夕,大众便宣布投资600亿欧元用于发展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针对中国市场则于2022年之前,在电气化、自动驾驶、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直接单独投资约150亿欧元,这足以体现出大众汽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视。
根据大众的电动化规划,到2023年将在中国推出至少10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车型,到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并实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集团本土销售目标。
四年过去了。大众汽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仅有五款产品在售,大众ID.7 VIZZON也已经发布,但这个数量还不够10款。而在销量方面,ID.家族车型在2022年的总交付量达14.31万辆,再加上2021年的7.06万辆,以及奥迪等其他子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贡献,大众汽车集团要想在2025年完成150万辆的本土销量目标还是非常难。
但话说回来,即便大众汽车无法完成当初设定的目标,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可能大众汽车也没有想到小通(ID:dianchetong233)会挖坟),毕竟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营收和利润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一点。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相信大众汽车也意识到了,因而才将资源重心往欧洲市场偏移。
任重而道远的大众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汽车不关注中国市场。除了将在今年发布全新的ID.7 VIZZION之外,大众集团还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全资新公司——100%TechCo,并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
(图源:大众官方)
钱和精力花费不少,但市面上对大众ID.系列的评价还是参差不齐,那些真实的用户吐槽逐渐成为了大众ID.系列在国内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其中被吐槽最多的无疑是车机系统。
2022年年底,一封《致上汽大众的一封信》曝光,其中提到上汽大众ID.全系产品出现大面积车机故障、大小屏幕双黑的现象;在第三方汽车投诉网站,小通(ID:dianchetong233)也能发现部分一汽-大众ID.车主的投诉,声称车辆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黑屏”现象。当时,大众及时给出了解决办法,这次风波才没有变大。
软件能力并不是大众汽车的优势。2019年,大众成立Car.Software车载软件开发部门,后来成为了我们熟知的CARIAD。然而这几年的时间里,由于软件发展进程慢等原因,CARIAD的负责人不断更替,在近日多名CARIAD的董事会成员惨遭换血。不过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透露,CARIAD在中国区的运营将有更多自主权,这或许让CARIAD的发展出现转机。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卷无可卷”,中国消费者开始期待新车会搭载哪些“黑科技”。大众汽车集团也看到了产品在软件方面的短板,在这几年也做出了不少努力,除了布局CARIAD和100%TechCo之外,还与地平线、国轩高科合作,或许能为大众汽车集团助力。
但说实在的,大部分传统合资车企的车机系统并不是优势,唯有主流国产品牌和新势力在车机系统上比较出彩。究其原因,主要是主流国产品牌和新势力们更愿意与科技企业合作,合资品牌受限于成本,尤其是10万左右的合资品牌产品,车机系统与同价位的国产品牌有明显差距。
当然,部分合资品牌车型加入了CarPlay/CarLife等手机互联的方式来弥补这方面的缺点,但小通(ID:dianchetong233)认为车企不妨加大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不要因为车机成为品牌发展的绊脚石。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