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一系列高级别会议论坛,中国释放出的扩大开放的信号被众多外企迅速接收。今年以来,许多外企高管密集来华,苹果、星巴克、赛诺菲、英特尔、西门子等多个跨国企业高管相继亮相,特别是近期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的到来,再次掀起外企高管来华访问的新高潮。外企高管来华访问,被高级别官员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与合作伙伴会见,到企业走访考察,参加活动论坛,都离不开深耕中国市场、深化合作这一重要主题。
同一组数据的两种读法
同一组数据,有人能从中读出悲观的一面,就有人能从数据中读出乐观的一面。以下面一组数据为例:今年1月至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1%,折合843.5亿美元,下降5.6%。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32家,同比增长38.3%。
悲观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显、地缘政治动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
而乐观者不仅会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而且是站在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微增、以美元计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前5个月大项目集中到资,引资金额以美元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导致去年同期基数大;二是受近期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场景
乐观者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但更不能被挑战和困难所吓倒,毕竟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加这一事实就表明外企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投资中国,这是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而且,这种趋势正在持续。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全球B2B支付基础设施平台Thunes6月15日宣布在北京成立大中华区总部。Thunes董事会全球高管齐聚北京,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代表共同参加易付达网络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Thunes中国)在当日举行的开业仪式。
嘉吉公司更是大手笔,两天之内宣布4个在华重大进展:6月14日,嘉吉在浙江嘉兴市举行嘉吉宠物食品新工厂投产仪式,还正式宣布其位于浙江平湖的全球首个风味糖浆创新生产基地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6月15日,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举行了二期项目落成仪式,此外,嘉吉动物营养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全球创新中心正式揭幕。
全球知名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大湾区智能物联网(AIoT)测试中心5月16日正式启用。DEKRA德凯表示,这座位于广州的测试中心将在未来继续扩容,还计划在上海、苏州、合肥等具有重大创新变革能力的城市加大相应的投入。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4月9日在上海正式举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与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代表双方签约。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2023 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
……
外企投资中国的热情,与6月中旬似火的骄阳相得益彰。这些耕耘将在未来得到应有的收获。
在华加码布局的多重因素
近半年来,我以各种形式采访了十余位外企高管,也在多个论坛会议聆听外企高管们的发言。外企高管们普遍表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一方面自不必多说,改革开放45年的历程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这一趋势仍然没有质的改变。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扩大在华生产线或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外企增资的主要方式。超七成受访企业表示在华产业链布局将维持现状或将对在华产业链进一步本土化。
某些国家妄图推动“脱钩断链”,这一点工商界人士不答应。
Thunes中国正式在北京落户
将于11月28日至12月2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不仅是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进行很好地诠释,也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的重要举措。该博览会将纵向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技术,突出绿色发展、低碳环保和数字化转型;横向展示金融、物流、贸易咨询、商事法律、文化旅游及创意设计等供应链服务,形成相关产业发展的生态圈。该博览会不是单纯让展商和采购商展商品、签订单,而是更加注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让企业找到自己在供应链上的准确位置,找到最对口需要的合作伙伴。
其次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正引导外资企业更好地实现贴近市场的生产布局。普华永道4月7日发布的题为《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亚太供应链重塑》的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将“本地市场巨大”列为其在中国建立和保留供应链的考虑因素。
这也就是说,“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成为中国的一体两面,也成为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原因。嘉吉亚太区总裁安博泰(Robert Aspell)在河北嘉好粮油二期落成项目典礼上表示:“河北嘉好粮油运营近七年来,已经成为嘉吉农业供应链业务在华运营的关键一环。 二期项目的投产不但使产能翻番,也让我们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一站式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客户在中国北方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满足这一拥有3亿消费者的关键市场的需求。”
特别是走出疫情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消费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例如,商务部就按照“消费提振年”总体安排,组织开展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推出“五一缤纷购”“便民消费 美好生活”等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继续回升向好。商务部数据显示,5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再次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的确有不少跨国企业推出了“中国+1”战略,以规避相应的政治风险。与此同时,这些跨国企业也鼓动中国的配套企业与其一起迁移。
DEKRA德凯集团大湾区智能物联网(AIoT)测试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测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印度为例,尽管印度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消费理念偏于开放,但近期印度对小米在印度工厂的罚款凸显出印度在营商环境上的短板——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正因如此,有企业不断吐槽印度对待外企的种种做法,甚至将印度称之为“外企坟场”。
这让企业对在印发展与在华发展的不同状态有了鲜明的对比。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办理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跨境贸易、解决商业纠纷、市场准入、人力资源供给、获取经营场所和促进市场竞争等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80%。97%的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
要让中国成为外企发展的沃土,最重要的是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介绍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有关情况。这将进一步提升外企在华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是中企出海需求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新机遇。Thunes首席执行官皮特·卡路维(Peter De Caluwe)表示,中国市场经济潜力巨大,跨境交易量持续攀升,无论是跨境电商企业还是出国人员,对高效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都是Thunes决定在中国开设大中华区总部的重要推动因素。Thunes中国成立后,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与全球的经贸往来,降低中国本地企业和消费者进行国际支付的门槛,无论他们要连接到哪个国家或地区,使用何种付款方式。
与Thunes类似,DEKRA德凯也看到类似的商机。DEKRA德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曾牧(Stan Zurkiewicz)表示,中国车企正在走向成熟,不但在电动汽车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开始为全球消费者打造产品并积极进入海外市场。他们非常希望用其技术经验去支持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DEKRA德凯集团大湾区智能物联网(AIoT)测试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测
把握新趋势创造引资新空间
除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吸引外企来华投资兴业外,为中企出海需求服务,也正成为吸引外企来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金融等服务业领域,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这提示我们,未来吸引外资的观念还要继续改变,在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同时,要打造“以投促引”的新模式,从而创造引资新空间。
现在来看,实现“以投促引”面临两个机遇:
从国际形势上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尤其是发达国家不断鼓励制造业回流,造成跨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出现短链化、近岸化的趋势,这将给中企留出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的空间。我们应继续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与在当地有其他优势的第三方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打造合作样板,进而吸引这些第三方企业来华深入合作。
从国内形势来看,用好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促进开放红利不断释放,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更好“走出去”和“引进来”打好基础,以便更多服务业外资企业落户,护航中企更好出海。
目前,中企出海形势持续向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成为中企投资热门地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占同期总额的17.7%。由此可以预见,中企出海将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