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德经济,未来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比方说在双元制教育和工业领域都可以更加紧密地加强合作。”在日前举办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九届德国企业沈阳行活动中,德国工商会中德经济关系部、中国事务部负责人托马斯·柯尼希表示,创新是中德经贸合作的核心,将两国企业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对于推动创新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创委会)成立于2019年6月,已被列入中德两国副部级沟通机制。在中德双方政府、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下,创委会立足沈阳铁西,依托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园),致力于加强“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高效对接。目前已设立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双元制教育、汽车数字化四个分委会,成员单位由最初的38家增至172家,包括华晨宝马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新松集团、中科院沈阳分院、东北大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SAP公司等。
“创委会的活动绝不仅仅是一年一次的会议,而是四年来持续不断地沟通交流。”沈阳经开区、中德园管委会副主任延宁说,创委会已成为促进中德两国务实经贸交流的抓手,如开展智库咨询、项目洽谈、技术撮合,以及为国际经贸合作中的共性难题寻找解决方案等。
成立四年来,创委会在中德经贸合作领域获得众多标志性成果,包括推进德国SAP公司东北创新赋能中心、宝马培训中心、中德跨企业培训中心、紫光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举办“德企沈阳行”“德国铁西日”活动,实现人才、项目、产业的有效融合,推动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优势互补。
活动期间,上海先导均熠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延锋彼欧(沈阳)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中欧数字化智慧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等14家中外企业获授牌成为新成员单位。国际数字生产力孵化中心项目、开元周游文旅项目等12个项目成功签约。此外,创委会的中德专家还参观了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考察了中德园园区国际化发展环境,并前往沈鼓集团,针对德国工业4.0、数字化提升等方面进行技术诊断。国际化交流步履不停,为深化中德高水平合作奠定基础。
2015年,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获批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
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吕志成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德国一直都是沈阳最重要的经贸伙伴,高端装备是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德园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巴斯夫、采埃孚、贺利氏等近百家德资企业在沈蓬勃发展,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等优势,取得了良好业绩。
由东北大学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与铁西区重点装备企业共建的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实验室,也在此次活动中正式启动。该实验室落户中德园后,将聚焦铁西区重点装备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一企一策”提供科创解决方案,为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助力。
作为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试验区,中德园自成立以来持续发挥国家级园区品牌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据中德创新委员会中方执行主席、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介绍,目前,中德园已累计引进华晨宝马里达工厂、亿纬锂能新能源电池、德生医药产业园、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等高质量项目297个,聚集高新技术企业81家、创新平台载体30余个,并全力建设东北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此外,沿浑河北岸,“中德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三大核心板块也在加速建设中。
中欧数字产业联盟全球业务总监格里高利·托马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基础架构和配套设施“令人耳目一新”,可以与欧洲实现“无缝对接”;二是服务之贴心,对接之顺畅,使欧洲的技术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嫁接”给沈阳铁西的企业。
“欧洲的很多企业和机构都会很愿意到沈阳、到铁西来开展业务和投资,我也愿意告诉更多在德国的朋友、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格里高利·托马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