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低碳为抓手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

小编:开个雪糕批发店在哪里进货发布日期:2023-08-01浏览量:529
核心提示:“绿色化、低碳化已经成为了全球产业的新标准,发展绿色贸易是落实双碳目标、推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增强外贸企业

“绿色化、低碳化已经成为了全球产业的新标准,发展绿色贸易是落实双碳目标、推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近日,在绿色低碳贸易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白雪峰表示,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改造和绿色消费的需求正在催生新的市场,孕育贸易增长的新空间。例如,今年我国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发展绿色贸易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拓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表示,低碳规则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贸易竞争的新领域,绿色贸易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绿色国际贸易是指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降低污染与碳排放量、节约资源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为宗旨,并以环保与适应气候变化为主旨的新兴国际贸易形式。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贸易发展。《“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贸易,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严格管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发展绿色贸易,指导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制订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支持相关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培训,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中国绿色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国,在全球占比达到14.6%,比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

许英明分析说,国际低碳经贸规则进展呈现出四个特点,分别是多边低碳规则进程受阻,国际机构积极推进低碳规则,自由贸易协定中低碳规则持续拓展,欧美等单边低碳规则加快推进。

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绿化”发展趋势明显,碳规则将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低碳规则制定权的博弈将更趋激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吴玉祥分析了在此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挑战。从企业层面来看,我国出口企业应对能力不足,企业对碳关税认知度低,碳排放核算和统计基础较差,目前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标准集中在企业层面,产品层面的核算标准相对缺乏;从国家层面来看,在碳计量、碳标准、碳认证和碳中和等领域无国际互认机制,全国碳市场刚起步、碳价格较低、尚未与国际碳市场链接以及市场涉碳服务机构相对缺乏等同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吴玉祥提出六点应对措施:一是开展碳计量、碳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体系的国际互认,依托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专业机构,开展涉碳基础工作研究,开展国际互认,实现“一张证书,全球通行”;国家建立工作机制,开展制度设计、平台运行、企业培训和数据报送等服务,统一指导管理涉及碳关税的出口产品。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采取可行碳中和措施,企业尽快从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到实现零碳生产,如使用绿电改造生产工艺、建设碳捕集装置,逐步降低产品碳排放,减少应税税基。

三是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完善低碳减排机制,融入国际区域经贸合作,建立“共同但有区别”的国际贸易碳排放标准和规则,防止将“碳关税”和“碳标签”演变为绿色或技术贸易壁垒。

四是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推动外贸企业完善金融保障工具,加快出口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绿色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商品贸易附加值。

五是加强低碳研发创新,提升减排技术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鼓励碳捕捉、碳储存等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做好绿色技术的信息搜集、评估,并推动资金和产业之间的无摩擦对接,促进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六是完善金融保障工具,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建设外贸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碳减排支持金融工具实施,建立全面的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对低碳转型外贸企业的风险识别。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42962.html
文章来源:绿色贸易壁垒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