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走出去”近来可谓一路高歌,从2021年出口量突破200万辆,到2022年突破300万辆,再到2023年有望超过400万辆。但“出海”路上,其实有风景也有风浪。
“中国车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做好海外专利布局,充分运用国际化手段增强核心竞争力。”在近日由广州贸促会和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共同举办的2023企业合规国际论坛汽车行业分论坛上,广东省汽车智能网联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熊双玲表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两位数,达19.6%。在这份显示出全球汽车行业在新技术和节能减排方面进步的成绩单中,中国车企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全年提交的申请量增长率仅为个位数。
在国际专利体系方面,2022年汽车行业PCT国际专利申请7689件,其中日本丰田1792件,排名第一,其次是日产626件、本田324件。而中国车企中,PCT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比亚迪仅有253件、奇瑞218件,中国车企远远落后于日本。
熊双玲介绍说,中国车企在“走出去”时,经常遇到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有以下5类:一是专利侵权风险,即海外交易过程中,未经专利权人允许,因制造、销售、使用、许诺销售专利等行为而导致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风险;二是知识产权尽调风险,例如海外投资并购中,因尽职调查不完善,出现知识产权瑕疵等风险;三是知识产权权属风险,例如与当地合作商共同开发和制造汽车,未划分背景知识产权和前景知识产权而引发的权属纠纷风险;四是合同条款约定风险,例如海外技术许可合作中,未针对改进技术的知识产权权属、专利侵权责任承担、知识产权权利维持及费用承担等进行合理约定而引发后续合作纠纷风险;五是合同违约风险,例如违反保密条款导致知识产权成果被泄露等方面的风险。
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燃油车存在众多差异,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曹卫兵介绍说,公司坚持以持续的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打造“纯电+智能网联”全栈自研能力。目前,公司拥有超1100名研发人员,布局900余项国内发明专利。
“如何突破所面临的法律挑战,平衡经营发展与合规需求,是新能源车企的重要发展课题。”曹卫兵说,公司逐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着手,全面加强合规管理,筑牢合规“护城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具体而言,该公司在反垄断、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重点进行合规建设,强化重点业务领域的合规管理水平。
此外,中国车企“出海”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一些地区市场属地化现象较为严重,贸易壁垒明显增多等。
熊双玲建议,中国车企应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制定海外专利布局策略,选择合适的专利申请途径。此外,还要通过完善的尽职调查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高标准意识,合理规避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