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工商界聚焦疫情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小编:阿里巴巴批发发布日期:2020-06-10浏览量:563
核心提示: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有7年时间。7年来,中国同138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合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有7年时间。7年来,中国同138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当前疫情对“一带一路”合作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都是暂时的,也是局部的。从整体和长远看,经过疫情的考验,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动力将更加充沛,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后疫情”时期的新背景下,如何实现新阶段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往来,这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各沿线国家投资企业正在思考的全新的命题。为此,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秘书处对多位中新工商界人士进行了访谈,共同探讨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新的合作领域,畅谈“一带一路”倡议构架下全方位合作的新探索与新实践。

第一期:疫情对“一带一路”合作的影响

(一)如何看待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任冬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金融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和放缓了“一带一路”的建设速度。为有效遏制疫情,“一带一路”沿线各主要国家均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供应链、国际贸易、货物及人员的流动。当前,尽快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和生产,仍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前形势下,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信息分享、物资采购、医疗救助、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各国项目合作领域也从硬件基础设施转移到金融科技、技术和数字贸易、医疗卫生系统等软实力建设中来。我们相信,在合力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的新合作模式会应运而生,这也将为各国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一带一路”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造成的短期负面影响巨大。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过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理解的进一步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围绕“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更多领域内全面深化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是“经济全球化”与“互联互通”。当前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结合本国实际采取了例如入境限制、检疫隔离、停飞航班等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人员互访、产业链布局以及物流运输等,但这些负面影响都是暂时的。

中国港湾(新加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良记:

从中国港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疫情而遭遇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劳动力供应不足,二是境外供应链断裂。以新加坡建筑市场为例,因为原有劳动力部分源于中国,部分源于其他国家,如南亚印度、孟加拉国等,多国因疫情实施了边境管制,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建筑行业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和一些机械设备因疫情影响生产,导致了供应缓慢甚至暂停。我们认为,有效控制住当地疫情,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保障,中国也在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丰富的抗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共同抗疫。随着新加坡疫情逐渐趋于稳定,政府开始探讨逐步放松对中国的入境管控措施,希望劳动力及产品供应链能够逐步恢复并缓解。

新加坡盛裕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张永昌:

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合作可能在疫情之后变得更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需求处于低迷状态,各国政府强烈需要刺激经济需求。疫情再度证实了数字化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虚拟会议、在线培训和教育、在线娱乐、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将实现继续增长的领域。我们预计,企业能够适应这些新的需求,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未来,我们会更多听到“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这样的提法。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李雪民:

由于全球各国几乎无一幸免地处于抗疫与复工的两难境地之中,经济活动预计不会短时间内迅速全面恢复。在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的绵密已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应对疫情的全球性协调机制,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途中也势必面临挑战,这是我目前对疫情发展和因此而造成对全球的冲击所作出的判断。我认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眼前的要务是抗疫,把国内疫情控制住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义务,此时大国就更应该发挥领导力,肩负起带领各国逐步走出困境的道义责任,一方面联手把疫症的预防与治疗手段全面分享,同时协调全球供应链的有序运行,双管齐下。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积聚,增加了“一带一路”共建的困难。但就目前看,这些冲击和困难都是可控的,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而且,“一带一路”合作对于各共建方,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缓解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提供的协调协作平台及其彰显的开放、合作精神,也是应对这场全球危机所最为需要的,“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成为各国对抗疫情的重要联合平台和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各国家和地区多为应对疫情发布系列管控措施和鼓励经济运行的政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应密切关注最新动态,提前规避管控、消减违约风险的同时,充分利用政策便利,预先做好复产复工的各项资源准备。

新加坡艾伦格禧律所中国业务部争议解决主任冯璞:

疫情在世界各地多点爆发后,首先是“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所需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等难以及时到位。如果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产品不能及时的按照合同交付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合同违约问题。其次是企业财务问题。企业的供应链发生变化,进而对生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物资即便能运到,但是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也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一定压力。第三是对投资项目造成影响。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不仅会损害“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旅游等服务业合作,还可能会对其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第二期:疫情背景下的中新“一带一路”合作

(二)新加坡是重要的金融区域中心,中新两国金融机构在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融资便利上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任冬艳:

未来随着中新双方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资金融机构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在“一带一路”合作上,中新两国在经济架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蕴藏着丰富的合作机会。二是面向东盟经济合作机遇。随着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不断深化升级,尤其是中新(重庆)项目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将使得中新企业有机会形成合作范式,辐射东南亚市场,形成第三方合作。三是本地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新加坡金融行业的转型蓝图中有很多机遇和中资银行的发展是可以很好契合的,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金融监管局也在积极研究与中国债券市场的联通模式,将会给两国的银行和企业带来更多的双赢机遇。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一直非常重视海外分行的发展,得益于总行的大力支持和本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几年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取得了健康、快速、稳健的发展。按照新金融发展理念,下一步,建行在本地的发展会更加注重搭建跨境金融合作平台,会更加注重利用科技解决金融服务难题,会更加注重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服务于本地和周边市场。比如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力度,为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的铁路、港口、航空、交通物流、能源、信息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及服务;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支持力度,帮助产业链和供应链恢复和重建;我们会利用建行在科技方面的优势,提升在本地的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等。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大华银行有超过80年的区域经验和广泛网络,凭借区域覆盖、对东盟的了解以及在中国设立策略性经营网点,能够积极助力中国和东盟市场的联动。针对企业“走出去”时,主要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投资架构、建立本地关系、利用各国的优势及优惠政策来提高海外投资的整体经济效益,大华银行集团与2011年成立了外国直接投资咨询部(FDI)。FDI的日常工作是连接政府部门、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以及银行区域内的客户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在该地区投资的外国公司提供超越传统银行业务的支持。目前,大华银行集团共在1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外国直接投资咨询团队,遍布亚洲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东盟主要地区。通过协调由政府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提供商组成的当地生态系统和多边合作,我们已经为2500多家公司的投资提供了便利。为了更主动对接中企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和长期战略,FDI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这些热点国家特别成立了中国业务部,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军东盟市场,当地的金融支持和货币市场实时动态对于他们的业务发展十分重要。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企业海外投资平台,大华银行作为扎根新加坡的本地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对接区域资本市场的能力,包括银团贷款、债券和股权投资等,协助企业接触到更多元的投资者、融资来源和与实际需要匹配的不同币种,同时也提供人民币对马币、泰铢、印尼盾的小币种直盘交易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民币对小币种直接结算的便利,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汇率结算的相关风险。在这方面,加强投资者对区域市场、外汇、监管政策的了解很关键,而建立一个由相关政府、银行、机构投资者组成的生态系统和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各方对企业背景、业务需求、投资者关注点以及区域不同情况的认识会更有效地提供市场和金融连接

(三)作为中新两国专业法律服务领域代表机构,贸仲、艾伦格禧律所对两国企业疫情期间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哪些法律保障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

我们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总体建议有四个方面:

第一,客观评估交易或项目进展,在合理范畴内协商履约,维护长期商业关系。尤其是建设工程、海外投资等长期项目,更宜理性善意地共计长久,谋求双赢。因此,在知悉新冠疫情造成履约障碍后,企业应及时履行通知义务,并采取合理减损措施,同时尽力克服履约困难,协商寻求替代履约方式,尽可能维护合作关系,完成项目进行。

第二,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争议解决体系和方式。企业有必要充分评判交易或项目的具体性质和需求,据此选择调解、仲裁、诉讼等不同或多元化的争议解决方式,并合理详尽约定争议解决机构、适用法律和规则、语言等细节。一旦争议不可避免发生,即能快速明确救济途径,有理有据、态度友好地推进争议解决。

第三,详尽检视、梳理、保存包括合同约定、法律规范和事实证据等在内的争议解决依据。一旦争议发生,要依靠专业法律团队,对于合同约定与适用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在确定法律依据的前提下,合理制定索赔计划或应对方案。尤其是着重研判可能适用的外国法律、国际公约等,明确在不同域外法背景下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应注意收集和固定事实证据,才能在争议解决和裁判过程中还原交易的初始意图和真正样貌,合理保护双方权益。

第四,密切关注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即时政策措施,及时利用政策便利消减法律风险。目前,各国家和地区多为应对疫情发布系列管控措施和鼓励经济运行的政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应密切关注最新动态,提前规避管控、消减违约风险的同时,充分利用政策便利,预先做好复产复工的各项资源准备。

新加坡艾伦格禧律所中国业务部争议解决主任冯璞:

近年来,新加坡法已越来越受欢迎,是亚洲跨境交易中第二个最常用的准据法。新加坡采纳了《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跨国界破产示范法》(“示范法”),“示范法”为跨境破产处理设定了共同的基准程序。新加坡法院承认外国破产程序,为协助外国破产程序提供法律救济。疫情过后,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国际破产问题可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艾伦格禧能够在事前和事后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就中新两国企业在新加坡及第三方市场的商业利益为客户提供法律意见和投资建议,尤其是“一带一路”中涉及东南亚和亚洲地区的事务。艾伦格禧成立于1902年,目前是新加坡和东南亚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我们在反垄断和竞争、银行和金融、企业和并购、项目和能源以及房地产和建筑领域和争议解决领域排名第一。我们拥有新加坡最大的资本市场/公司融资和商业房地产部门,参与几乎所有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项目及增发新股项目。

(四)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两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企业如何发挥主体作用?

新加坡盛裕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张永昌:

盛裕控股集团总部位于新加坡,提供城市设计咨询服务,业务遍及全球,包括东南亚(SEA)和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与东南亚、非洲和南亚的许多中国国有企业合作。作为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我们参与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各个阶段。作为一家新加坡公司,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了解中国和国际文化,我们在新加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受到广泛认可。“一带一路”项目是我们东南亚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带一路”倡议恰好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此类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很重要的一点是,东南亚国家应选择与其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关键项目进行开发。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完成,东南亚地区必将从中受益,因为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短期内,我们需要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因为我们要重新开始在东南亚的项目。尽可能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将至关重要。这可能包括工作场所和施工现场的安全距离措施。我们可能会减少现场办公人员的数量,并接受工作进度放缓的现实。我们必须确保工作场所的膳宿设计能防止疾病的传播。所有这些都将增加项目的成本,延缓项目进程。但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新常态。

从长远来看,我们还必须考虑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早在新冠肺炎爆发之前,人们就已经对各国在开发这些项目时可能不得不承担的高额债务感到担忧。发生新冠疫情,这种担忧将加剧。在对新冠疫情做出响应并支持其经济复苏之后,大多数政府将出现更严重的预算赤字。国内生产总值和政府收入也将下降。私有基础设施开发商也将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

第三期: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推动地区及全球合作前景展望

(五)疫情对东盟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前景如何?主要合作领域有哪些?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李雪民:

尽管一些国家的疫情传播好像已经出现了拐点,无奈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大部分专家都预测当欧美等国家逐步恢复经济民生活动时病患数字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直到持续有效的疫苗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接种。

坦率地说,中国东盟对接活动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和加强贸易通道建设两个方面,但新加坡可能是唯一的例外。新中两国的合作更侧重于高新科技产业方面,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上。当然,两国携手到第三国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更是前景一片光明,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及商业中心,在金融与法律服务业方面优势明显,可以补中国的一些短板,彼此抱团共进,相得益彰。

新加坡历来非常重视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所共同建立的“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虽然“一带一路”由中国最先倡议,但这更是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连续七年作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的新加坡,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对华投资中占到总额的八成,而中国企业对丝路沿线国家的总投资中,新加坡一国就占据两成,两国的紧密经贸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民生都有腾飞发展的机遇。当然中国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是获益良多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起到促进作用,也让这个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机会。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在过去的3年里,共计超过47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东盟落地,这说明东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已经为持续吸引外资流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企业寻求业务连续性,多样化及供应链重组将加速。这种供应链重组的一个具体的表象是在东盟建立区域分销中心(RDC),从全球价值链到区域供应链分布的转变以增加企业韧性;同时也将进一步加深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间的联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中国在今年一季度GDP和引入外资分别下降6.8%和10.9% 的情况下,对外投资逆势取得了1%的增长达到1130亿人民币,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东盟各国“封国”政策的逐步解禁,中国国内的优势企业还会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到东盟寻找新的国际化市场增长点。这场“危机”的所带来的另一个机遇是加速了创新和技术采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国际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远程通勤、教育、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转型,以技术为动力的解决方案/服务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危机”过后就是加快数字战略的好时机。

(六)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前景?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任冬艳:

“一带一路”强调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它秉承各国平等参与、包容普惠的区域合作精神,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彰显各国命运共同体意识。本次疫情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之前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同舟共济、协力抗疫充分体现了国际开放、包容、合作的重要性。

疫情的确给“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大环境下,面对疫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候更加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全球化仍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带一路”战略在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命运共同体方面,必将再次迎来新的春天。

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董事总经理张志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通过抗疫合作期间所取得的成功与经验,继续充实和完善“一带一路”合作内容,通过在抗疫合作中引申出的思考,去更好地解决未来在双边合作上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各个国家可以加强在贸易管制壁垒、外来人员限制、税收等方面政策沟通,增进互信了解。通过机制的开拓和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一体化”,完善“一带一路”合作网络。这次疫情过后,大家会重新凝聚团结新的合作共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也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国际社会的抗疫防疫合作,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经济生态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切实行动,顺应了全球经济合作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中国港湾(新加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良记:

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初步进展,启动复工复产,我们看到新加坡政府开始探讨逐步放松对中国的入境管控措施,希望劳动力及产品供应链能够逐步恢复并缓解。有效控制住当地疫情,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保障,中国也在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丰富的抗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共同抗疫,这是都是非常好的趋势。

疫情过后我们还是要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加快布局全球产业链,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疫情也加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果的应用,比如各种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平台,以及手机应用程序等等。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一带一路”数字化供应链,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

新加坡盛裕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张永昌: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各国都倾向于“向内看”,变得更加民族主义。不幸的是,发生新冠肺炎,情况可能更加恶化。我们应该都会担心这会否导致去全球化和贸易战。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维持和促进自由贸易,确保我们对新冠肺炎传染病的恐惧不会导致过度反应。像盛裕这样与中国和东南亚企业在双边和第三国开展合作的公司可以发挥作用,为我们的所有项目带来理性、长期和互利的心态。我们有信心并致力于表明我们能够在自由贸易、全球化和后新冠世界的国际合作中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李雪民:

在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的绵密已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目前并未建立起一套应对大流行病当中有效的全球性协调机制,哪怕简单如航空管制而导致国与国之间人员交流的中断都不能有效解决的话,“一带一路”的推进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我认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眼前的要务还是在抗疫方面,把国内疫情好好控制住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义务;疫情全球大流行是人类的公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彼此的命运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各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不应该只权衡自己国内的利害而忽略了人类的共同命运!

环顾全球应对疫情的表现,中国在抗疫经验、综合资源、国家体制多方面都有毋庸置疑的优势;我认为“一带一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精神发挥到全球抗疫救灾的斗争中去,从而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将不下于倡议的初衷与愿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我们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愿望,而我们文化传承中最宝贵的博爱精神所提倡的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展现更大的魄力与担当,把中华文化的光辉一面发扬光大,付诸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守望相助、患难与共,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他国伸出援手,携手共同抗击疫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也应主动谋划,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在苦练内功,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与国际有关机构合作,用实际行动为最大限度消弭风险作出贡献。同时,也应当以长远眼光着眼于疫后经济重启带来的机遇,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近期,德国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等13家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发表联合抗击疫情宣言,并邀请贸仲参与其中。贸仲也将在此平台上,与各国机构联手抗疫,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消弭疫情带来的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贸仲多年来不断提升疫情中案件管理服务水平。贸仲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推动当事人网上立案,减轻了当事人负担,加快了立案速度。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尤其是贸仲受理的案件具有跨国境、标的大、争议复杂等特点,贸仲快速行动,从疫情防控需要、仲裁程序规范和当事人要求等多维度研究,利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推进仲裁庭审,制定了规范化、信息化的网络庭审流程和管理机制,采取非接触式网上开庭,推动实现从单一线下开庭到互联网庭审方式的转变。

新加坡艾伦格禧律所中国业务部争议解决主任冯璞:

我们认为有两点可以考量:第一,企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疫情面前无国界,疫情的全球化蔓延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灾变。“一带一路”建设是项“世纪工程”,中国需要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大协调、共克时艰。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新加坡稳定的政治结构、良好亲商的法律法规及强大的执行力度、完善的司法系统,强大的国内机构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实践使新加坡的商业环境对中国投资者具有吸引力。2017年修订的《公司法》,进一步增加了商业实体所有人和控制权的透明度,减少监管负担,提高企业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业务总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开展业务的便利性。

第二,企业应该用长远的视角看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不仅是因为参与共建的国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且“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工程与建设项目大多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因此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应结合当前形势,重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继续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秘书处供稿)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4871.html
文章来源:服装批发    
 
标签: 开网店找货源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