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农产品外贸正持续遭受压力。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综合研判二季度的农产品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为此,由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主办、商业贸促会联合承办的农产品出口指南线上讲座邀请了业内专家和行业负责人,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分析农产品外贸形势和出口信用风险,为农产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启迪新思路。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单吉浩分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要点。他介绍说,狭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在农产品原料处理、加工过程以及产品销售,广义上还涉及企业机构及体系、原料采集和制备、生产过程及售后和反馈。
“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实际上是整个质量体系活动风险控制的总和。”单吉浩表示,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来源涉及人员、环境、原料、标准、设备、生产及收贮运多个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主要是两类:内源性产生,生产或养殖过程中带进来的重金属、污染物、微生物等;外源性,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外源添加类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
“现在国际国内对于质量监管的趋势都是愈来愈严格的,外贸企业要特别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尤其是化肥、饲料。” 单吉浩提醒,药物只要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就是可用的,不必“谈药色变”。此外,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单吉浩还提到了记录的重要性,比如设备要独立建档,保存使用记录。记录具有可追溯、传递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外国企业尤其重视这类客观证明,因为从记录可以发现源头风险并加以解决。他建议企业要聘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法律顾问,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明确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帮助企业提升合规意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自今年2月以来,农产品出口风险急剧飙升,甚至超越2015年历史最高点,3月和4月的企业投保业务申请量激增。”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易险承保部农产品行业小组负责人王炳辉针对农产品海外市场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从海外买方市场看,亚洲、欧洲、北美洲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也是农产品行业主要承保市场,占比近90%。同时以上地区目前也是疫情重灾区,因此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王炳辉提到,农产品行业承保风险主要是拒收比率高,单个案件金额小(在10万元左右)、贸易纠纷多(包括包装、储存、出运等方面)。农产品行业的海外买方一般实力较弱,行业经销商比例过高,转手风险过高。农产品行业还受反倾销、进口限制以及检验检疫标准等海外政策和法律法规限制,如印尼的水果限制,欧盟的海产品限制,尼日利亚对番茄酱的管制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产品行业受到国家高度保护,农产品出口面临出口目的国的政策限制。”王炳辉说,农产品自身易腐烂变质等属性也是贸易纠纷的来源,部分产品如谷物具有大宗产品的属性,受到价格波动影响。换季是价格波动较大的时候,如番茄酱有不同的产季,旧产季的货品没有在新产季来临前卖出去就会压价。
“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是出口企业就要有全流程风险管控概念。”王炳辉提醒,企业从出运到收汇都要加强风险控制;观察出口目的国行业政策变动、跟踪市场变化;关注买方经营情况是否正常、订单是否突然增加或减少等,分析风险,排除风险。
王炳辉建议农产品企业转变思路,多条腿走路:一是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只是卖初级产品,同质化较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他指出,现在很多地方推进订单农业,直接同海外渠道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能够有效减少价格波动和合同风险。比如重庆某县向新加坡商超出口柑橘,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关注出口转内销,要注意国内信用风险。同时要注意适销对路,观察国内消费者的习惯;加快推动市场多元化布局;建立内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要系好风险的“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