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当前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怎样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热议问题。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培训中心近日承办的中小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提升系列线上培训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学院教授杨军分析了全球疫情暴发可能对我经济和产业链价值链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产业链与美国、欧盟、日韩等国深度融合,受疫情影响,若美、欧和日韩减产,降低元部件供给,这将导致‘断供’风险,进而影响我国国内生产和出口。其中,高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杨军分析,我国电子产业、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最终产品产值中,进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9%、17%和1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占元部件进口增加值的比重为23%、25%、28%和39%。“可见,如果美欧生产下滑,将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层面显著影响我制造业产业链。”
杨军认为,美、欧和日韩疫情在短期对我国总体经济和制造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若能克服技术瓶颈和国际物流中断等问题,可明显抵消美、欧和日韩疫情导致的“断供”和“降需”的负面影响,而且有益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地位提升。
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杨军建议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短期内建立国际采购应急机制,降低断供风险。与行业协会和国际商会等机构合作,为企业拓展国际采购提供国别选择,为企业上下游产业替代和配套提供咨询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企业进行国际采购提供对接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采购损失和断供风险。
二是加快核心短板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位势。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短板,提高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加快海外高端人才认定与引进,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海外高端制造业,强化与海外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的科技合作;加强对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的大量、长期投入,摆脱关键技术的对外依赖。
三是深化区域经济融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寻找商机、主动承接美、欧和日韩供给中断所出现的全球市场机遇和投资转移。有效地解决国内外物流中断问题,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WTO框架下促成新一轮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重启;积极推进中日韩FTA、RCEP等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强化物流、市场和产业链等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四是出台针对性财税支持政策,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疫情将引起在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原料进口成本飙升、零部件短缺而导致其生产难以为继。同时,疫情使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出现产品滞销、利润大幅下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调研和分析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及时提供针对性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协调进货和销售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或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