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阿里云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策划的智慧企业赋能高质量发展大讲堂活动在线举办。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普在线讲述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供应链发展。
“疫情下数字化将重塑供应链的未来。”邱普说,在中国乃至全球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的时候,数字化领先的供应链企业使用端到端的数据串联在各地运作,通过对整个链条上下游可视化使用,供应链在疫情期间仍具有灵活性和恢复力。其中,中国数字化供应链上的企业不论是制造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还是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抑或是金融科技企业,都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数字供应链资源整合和高效协同优势。推动复工复产,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充分显示了现代供应链的力量。
据邱普介绍,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2019年业务规模已达10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62位。“依靠数字化管理战略体系、品牌数据资源、信息系统、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怡亚通成功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她介绍,怡亚通20多年来专注于供应链服务,深耕创新,全力推动数字化管理,通过大数据(云平台)、ERP、互联互通打造人工智能,以智能化、数据化、共享化、整合化推进数字化管理。怡亚通整合100余家世界500强和2000多家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的优势资源,业务涉及电脑、通信、医疗、汽车汽配、机械设备、食品、母婴、日化、酒饮、生鲜冷链等多领域,同IBM、联想、西门子、三星、华为、联合利华、伊利和蒙牛等均有合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资源。
不论是服务外企还是内部管理,怡亚通自主开发了大数据平台,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获取进口、分销、电商、分销和物流计费等40多项管理软件著作权,也获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认证,拥有强大的服务能力进行多方协同。此外,怡亚通还实现了与海关、税务、银行、工商和保险系统等部门数据的无缝对接。加之全国300多个城市532个物流网点,逾万辆可控车辆,近200万平方米的可控仓库面积,形成覆盖全国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在供应链服务数字化管理实践中,怡亚通打造以广度综合商业服务平台和380新流通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载体,前者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1+n),承接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供应链全程中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后者帮助品牌商、农产品构建扁平化渠道,快速直供终端,通过将产业链上的原材料供应商、品牌商、制造商、销售终端等进行资源整合、信息连接和平台共享,助力合作伙伴成为全球化整合型企业。
当前,传统供应链由“推动式”向“拉动式”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型。一般来说,供应链服务包括采购、销售、供应商库存管理、平台+营销合伙人等方面,但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供应链服务逐渐扩展并与产业供应链、金融科技品牌管理等内容融合。
邱普用广西贺州碳酸钙案例介绍了产业供应链。首先,通过全方位拓展市场,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广西贺州碳酸钙行业采购成本;其次,利用全国产业资本资源,提升广西贺州碳酸钙品牌效应;再次,通过集聚商流,做大做强交易中心载体规模,建立及规范行业标准,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最后,结合供应链优势,拓宽碳酸钙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碳酸钙产业供应链体系。可以看出,产业供应链服务对象主要为产业园、企业、区域及城市产业链,通过推动不同产业及不同产业集群的协同,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企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匹配和资源的配备,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其重要性,参与到供应链、产业链的全程。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短期休克,数字化领域在供应链企业端到端的数据串联分布以及对整个链条上下游的可适度使用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对比其他国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中国部分企业有能力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比如在运营和创新管理方面,我国汽车、消费电子、医药、物流、零售、化工和金属等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数字化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竞争的制胜之道,企业要把握好当下契机。”邱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