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终于揭晓。
9月16日下午,神秘邀请函的“你画我猜”结束,阿里向媒体发布“大事件”:不是收购途牛,不是联合蒙牛,而是秀出一只憨憨“绣花”的犀牛“迅犀”。
9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第四次工业革命***”,“犀牛智造”成为全球仅有的54家“灯塔工厂”之一,也是独一家跨界上榜的科技公司。
之前,这个名叫“犀牛智造”的平台保密运作3年,是要憋出“新制造”的样板间。
目前,它主打生产服装的智能工厂:1、100件起做,远胜传统厂上千件起订,按需生产,效能提高N倍;2、生产线全面数(据)智(能)化,人工少,差错少,更高质量,更低成本;3、柔性生产,快速交付,堪比Zara。
这次,阿里的“五新”拼图,终于完整了。
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制造、新能源”战略,对此,娃哈哈的宗庆后,格力的董明珠,TCL李东生带头“柠檬”,各种不屑。
结果,没用多久,新零售被淘宝、天猫、盒马撑起,新金融被蚂蚁搞定,新技术、新能源由阿里云负责,各种成绩层出不穷,几位大佬就被叭叭打脸。但唯有“新制造”一直缺乏落地担当。
其实,早在8年前,新制造就有理论基础。那时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文《C2B: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将C2B(Customer-to-Business,消费者到企业“按需定制”)新制造介绍进国内。
它基于消费者需求数据生产,既兼顾个性化需求,也保持工业化大制造的效率,那是1913年福特汽车流水线诞生后,对标准化大生产的再造,它不是旧制造的延伸,而是全新的物种。
2012年到2019年,C2B的概念不时就风生水起,也发展出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消费者直连制造)等概念。
只可惜,制造业受制于技术基础薄弱,缺人才,缺思路,只有尚品宅配(家俱软装)、青岛红领(男式西装)等少数几家跑通模式,登上台面。这让新制造的实践备受大众质疑,和当年的大数据、云计算一样一样的。
没错,被误解是创新者的宿命。只有做出成绩了,全世界才能和颜悦色。所以,新制造的落地,只能靠阿里自己,不光有概念的全网喧嚣,还要有操作的硬核绝招。
由此,奶谁谁能赢,干啥啥能行,才是“新制造”该有的样子。
新制造,从服装开始
方向做对,才能事半功倍。
2016-2017年,阿里开始对犀牛智造做顶层设计(与盒马新零售类似),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参与其中,对试点的行业提出3个要求:1、产业足够大;2、产业链长,上下游复杂,痛点多;3、阿里足够有优势。
这样,集中优势兵力,切入一个产业,单点突破,做深做透,再横向拓展,就容易打出新制造标杆。
于是,2017年犀牛智造启动,淘宝天猫总裁蒋凡负责,将淘系最庞大的服装品类作为标的,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变革。
毕竟,那时服装业规模开始见顶,增长率下滑,产能过剩,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冗长的产业链里,五金、拉链、布料等原材料成本高企,供给时好时坏,库存积压居高不下……
这个3万亿元的大市场,各种痛点、难点不缺,也是技术渗透、重构的机会所在。
更重要的是,服装始终是淘系的支柱产业,各种消费数据不缺,用户画像不乏,需求动向有非常明确的把握、预测,C2B那些不能实现的丧,都有望被新方法拯救。
比如,这两年冬天流行热力牛仔裤,它就是在牛仔裤内加一层特殊的莱卡纤维。
但要按传统服装制造的节奏,几千件起步,得提前半年预测流行趋势,确定款式版型,再联系备料,确定工厂流水线生产排期,再生产、分发各区域上货。流程长、成本高,稍有不慎就可能砸在手里,秒变积压库存,想象中的赚钱货,变成实实在在的赔钱货。
可现在,服装卖家可以根据淘系的相关数据,消费者画像确定备料、大致款型,通过直播、预售更新数据,调整策略,再在犀牛智造工厂弹性排期,几十件为单位订货,或补货,或减量。
这既避免备料浪费,也避免行业平均20-30%的库存浪费。7天完成生产、上货,几天时间就能完成销售,妥妥Zara一样的短平快柔性供应链。
同时,更低的存销比下,服装商家还享受更少的现金占款,更多元的款型布局,更好的资金周转、业务循环,抗风险力也随之提升。
网红店“烈儿宝贝”的数据显示,在这种智造加持下,预售周期缩短60%,淘宝直播预售的200件小订单,7天后就能让消费者穿上身,品质交期稳定,退货退款率双降,用户心智、GMV双赢,做个迷你Zara真不难。
在2018年的阿里投资者日上,张勇就表示现在正处于“新零售走向新制造的阶段”。当时他就提出,从B2C、C2C走向C2B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趋势”。
一句话:贯通C2B的新制造正是新旧世界之间的“裂变加速器”。不离日用行常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一号工程,格局决定命运
的确,作为新制造的一号工程,犀牛智造“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是有点楚庄王励志的意思,但要传奇不息,事业不止,那还得格局决定命运。
2017年,青岛红领也曾想做类似的事情,把自己在西装上的新制造拓展开来,应用到更宽广的服装领域,变身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为什么没有做成?因为格局不配,白白受累。
其实,青岛红领已经把男式西装做入化境。不同布料、色配、领口、袖口、扣子设计、裁剪缝纫,各种套路摸得门清,怎么高效率低成本,胸有成竹,由此设计出一套智能化生产流水线。
但它只有西装方面的经验,缺乏其他男式服装、女式时装的知识,更没有它们详细的制造工艺数据,结果智能系统难产,“赋能”的想法落空,红领只能做西装制造商,而不是新制造的平台方。
其次,传统服装业更是“期货”霸盘。浙江大型成衣厂的小黄告诉小郝子:不是不想做出新东西,只是思想飞出很远,但身体还在拧巴。
10年间,起订数从上万件下降到千件,旧制造在体系上缝缝补补,从标准化、工业化走向数字化,对市场趋势的反应从6个月以上变成现在的个把月,已经是竭尽全力,格局极限。
无奈传统服装惯性太大,高额订货,ODM,依然是品牌打样、大进大出的标配,有利可图时,总有路径依赖,直到今年被疫情打击到无可奈何,服装业上半年销量直降20-30%,制造商们才如梦初醒。
在小黄看来,现在想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传统服装制造业没人才、没思路,而阿里这几年又带走了大量行内高手,其中很多人有了互联网思维后,经验站住,技术站高,自然催生犀牛智造C位出道。
此外,拼多多、京东在平台属性、数据、经验、技术、人才上还不足以如此深入制造环节。而阿里可以在集团内连横合纵,形成系统性优势,支撑新制造。
两年前张勇提出阿里巴巴的商业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公司圈带火了“操作系统”这个词。但这些跟随的公司没意识到,集中商业能力,形成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件有极高门槛的事。
比如,参观智造厂流水线,会发现:它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进厂、裁剪、缝制、出厂可全链路跟随;同一工位制作不同批次产品,如何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都由AI机器来做决策。清点物料、确认排期都是秒级回复。
其间,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比比皆是,那是淘系、阿里云向着同一个战略目标的支持,因此,“犀牛智造”厂的运转效率,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比快时尚鼻祖Zara还快7天。
这就应了《引爆点》里引爆事物的三个关键要素:个别牛人出头(对应人才给力)、环境威力不缺(服装制造求变)、附着力因素齐备(业务数据、智能系统支持)。所以新制造落地运营有爆点、执行能爆发。
如此种种,用马云话说:未来,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互联网制造)。按需定制、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彻底变革。
数据显示,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59.3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中国版Zara”之称的拉夏贝尔近两年深陷债务危机,欠款供应商达数百家,涉及金额约16亿元。
真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是大势所趋,此时,对所有行业玩家来说,是吃香喝辣,还是吹灯拔蜡,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