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增速实现转正,其中,第三季度多项数据均创季度历史新高,远超预期,更远高于世界贸易组织6月发布的预测值。”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我国外贸如何乘胜追击,进一步把握机遇,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充分调动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还有哪些领域和方向要着力挖掘?赵萍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她看来,更好地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是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赵萍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外贸企业要加快创新发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好新机遇,发挥更大作用。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实现范围经济。“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国内企业必然要经历与国际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过招,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同时,在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两者相辅相成。”赵萍建议,当下阶段,要更好地打通两个市场,更充分地利用两种资源,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她认为,外贸企业可将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转向内销,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还可面向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开拓两个市场。
二是借鉴国内市场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供应链转型。赵萍表示,疫情阻碍了人员跨境流动,也强化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线上消费习惯,应利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的优势,借鉴国内成熟的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中国的好产品触达更加多元化的市场。
三是利用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在赵萍看来,要充分发挥国内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等优势,提升供应链的配套能力和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赵萍还提出,在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根本,本地化是关键。
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创造出更多新产品新服务,提升现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
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跨境电商提升本地化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利用好跨境电商的大数据,通过用户画像,精准了解出口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开发设计新产品,将需要的产品推送给用户,实现精准研发、精准生产和精准营销,使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出口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还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赵萍表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度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带动了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较快增长,中欧班列开行量连创新高。
“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市场多元化,可以有效对冲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危机可能导致的风险。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