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随着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应用端的引导与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潜力正在逐步释放。”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颖霞在上海举办的2020未来运力大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年会上表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致力于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研发水平提高、前沿技术突破,从而提高国内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48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电池单体密度达到270瓦时/公斤,较2012年提高2.2倍,电池价格1.0元/瓦时,较2012年下降80%。量产车型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汽车行业遭受重创之际,我国新能源汽车却实现快速增长。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67.7%。截至8月,全国累计建设充电站4.1万座,换电站462座,各类充电桩138万个,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明显改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
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路线图2.0)正式发布。根据该路线图提出的目标,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基于这些目标,路线图2.0分别以2025年、2030年、2035年为关键节点。预计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在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认为,“十四五”开始,中国经济将迎来一波更大规模的增长,靠产业链、供应链、研发链、价值链形成新的增长和新的发展格局,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未来有规模的全链条构建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小员看来,目前,我国新能源车辆应用趋势呈现出特定场景、多元补能模式创新探索并不断取得突破的特征,新能源重卡、工程机械应用模式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应用也初见端倪,多路线齐头并进。
与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覆盖行业管理、推广应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等不同层级的系统化政策体系。
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博士华光强调,未来电动物流车发展的政策将由单一化的购车补贴向运营补贴、路权优化、模式创新等多元化、系统化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电动货运配送车辆应用市场环境的优化。中物联装备委秘书长左新宇认为,相较补贴政策,新能源路权则是一项更为关键的刺激政策,政策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对终端应用与采购的影响更为直观。相信,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正式发布,新能源物流车的政策体系也将更加有利于末端应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趋于成熟,产品、服务更加专业化,新能源车辆的应用范围也将更广、场景更多,应用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