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跨境电商旺势未减,巨头们的交战也从未停止。
经过这几年的交流和“切磋”,跨境电商平台们已经逐渐将发力重点从用户拉新朝造新品、造新品牌、甚至造新产业带的方向转变。
在最近的2021全球商家大会上,考拉海购宣布将成立“数字化新品研发中心”,***联合100个品牌,一年内研制出500款新品。天猫国际更是在2021年商家大会上表示,将进口“三新”策略升级到“五新”,在持续孵化新品类、引入新品牌、***新商品的基础上,推出进口“新小店”和“新产业带”模式。
接连两个主流平台高调宣扬“新”动作,为今年跨境电商行业“造新”吹响了作战号角。
而实际上,这场打造新品的赛事比拼,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去年3月份,京东国际***推出了“崛新计划”,拟助力超3000个海外品牌成功孵化、帮助上百家服务商年销售额破亿、重点打造京东国际新品周IP。京东国际还计划在2020全年打造超过1000个新品爆款,整体新品业绩增长超过150%。
同一个月,天猫国际成立“商家孵化中心”;随后又宣布启动进口美妆“造新”计划:未来1年引入800个海外美妆新品牌,孵化超过50个新品牌年成交过千万;2020年7月,天猫宣布开启“新品牌成长计划”,计划在2年内助推5000个品牌成为所在行业的新锐品牌。
各自定下目标后,2020年便迎来了一波线上新品发布潮。
去年10月,人民网经济部联合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线上新品与C2M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8~2020年,京东平台上新品(包括C2M反向定制新品)发布量迅猛增长。2020年单月新品发布量超2018全年,2020年新品发布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发布量的200%。
天猫国际在新品上的成果也很可观。2020年天猫国际进口新品***数量同比增长130%,海外新品牌入驻同比增速达125%。过去一年,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的增速接近200%,新增了40个销售额破亿的品牌,新商品数同比增速超过100%,一年有超过10000款新品***。
跨境电商平台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引新”“造新”计划背后,实际上是需求端力量的崛起。
不管是孵化新品、新品类,还是联合商家打造新品牌,亦或是新产业带,跨境电商平台最基本的筹码其实是大数据,尤其是消费者方面的数据。
在实施“造新”计划的过程中,跨境电商平台多数会采取这样的模式:平台通过对海量精准的用户大数据进行分析,迎合消费者对性价比和个性化的需求,帮助品牌商锁定新品方向,通过供应链协同、C2M(反向定制)的方式推出新品,从而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新品。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商品的选择日益多样化,国内“海淘”消费者审美个性化趋势明显,按需诞生的新品能够更容易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深度协同,上新周期缩短,产品迭代加速,能够提升新品供给能力;另一方面,“造新”行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品牌商家和跨境电商平台避免陷入同质化危机。
然而,造新之路虽然理论上前景可观,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始走上“造新”之路,但“新”毕竟会面临过时,而商品背后的优质服务和品质,才是消费者心中永不过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