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了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其中有一条就和中国直接相关:南非将简化签证移民制度,向来自中国等10余国的公民发放电子签证,并发布急需技能清单,吸引更多游客和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赴南非游客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有4.5万名中国旅客入境南非,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开始超过了11万人次,但中国游客的数量在入境南非的外国游客总量中占比不足2%。
虽然面临全球疫情,南非政府还是颇为看好签证新政带来的中国游客增加前景。笔者的一位当地孔子学院非方院长朋友就告诉笔者:南非旅游部门已委托该孔子学院为数十名当地导游提供中文培训,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国游客潮。
因南非的疫情影响,两国马上恢复正常的旅游往来还并不现实,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南有关方面可以在充分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和规避风险方面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精心设计南非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以实现差异化的精准营销。笔者几次因公出差和调研南非期间,就遇到不少来自中国的旅游团。与中国游客交谈中笔者发现,这些组团游几乎都是走的几日游几城的走马观花式旅游线路。这样乏味且过于紧凑的安排不仅无法突出南非独特多元的自然、人文特色,而且也无法适应中国游客现在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南非官方文件中早已提出,作为“彩虹之国”的南非足以提供包括体育旅游、文化旅游、自然旅游等多种专业化的旅游线路选择。
二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当地舆情公关工作。南非媒体自由度大,受西方影响深。中国游客一旦不注意言行,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无心之过成为一些南非人眼中的“有心之失”,甚至成为当地舆论炒作和攻击的对象。所以一旦发生涉及中国游客的不利事件,我们一定要准备在先、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三是中国和南非可以探讨在旅游方面深度融合与合作,由此做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国近年来在文旅商、文旅农结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不少过去的冷门景点转而成为热门的网红景点。文创产品的开发更是成为不少文博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故宫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甚至已达到了十多亿元。笔者去过南非多处自然和人文景点,发现如果效仿中国的类似成功经验,其旅游资源还大有开发潜力。中国资本、技术与经验一旦与南非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以有机结合,将有望发挥“1+1>2”的效应,打造中南合作的新兴增长极。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