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国际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但作为开放排头兵的苏州工业园不畏艰难,积极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工作,以多种方法推动外贸不断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贸易结构,不断提高贸易产品质量,从而使得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提升。
今年1月至4月,园区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园区进出口额达339.39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26.6%,形势一派喜人。“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不停产企业数多于往年;全球缺芯下半导体行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度,有力拉动了进出口增长。”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贸易促进处处长姚华锋介绍说。
苏州工业园的外贸产业主要有集成电路半导体、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以集成电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园区总进出口中占比70%左右。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是最主要的产业,其产品进出口占比达45%。
经多年发展,目前苏州工业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且在MEMS(微机电系统)、化合物半导体、光通信等特色细分领域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国内产业链较完整、企业集聚度较高、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水平较领先的区域之一。2020年,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440亿元,占苏州全市集成电路产值近七成、全国近5%,较2019年同比增长21.6%,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达44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
“从今年全球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发展来看,行业发展较景气。”姚华锋分析说,一方面全球集成电路需求带动园区相关产业产品量价齐增,今年1月至4月,园区集成电路进出口154.4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30.0%,同比2019年增长44.6%;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关键技术事关国家“卡脖子”问题,各方对集成电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让园区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机遇:
——国家政策利好。2020年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叠加影响下,我国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延续以往政策的基础上,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扶持;RCEP将加快区域内国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园区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紧邻上海,产业基础较好、营商环境优良,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已承接不少来自上海的溢出项目。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园区将有机会承接更多来自上海等周边城市溢出的优质项目。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正在探索推进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科技创新一体化,用好长三角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链资源,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研究平台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享誉全球的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
——国产替代提速。为了解决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各地纷纷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集成电路产品自主研发,推动集成电路产品的国产化应用,加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为园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园区部分明星企业与华为、小米等终端大厂供应链形成紧密结合后,将迅速进入增长的快车道,有望在两三年内突破发展瓶颈期,跨越十亿营收门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姚华锋介绍说,苏州工业园今年加强了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写入园区‘十四五’规划,旗帜鲜明地支持该产业发展。还成立了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集合部门优势资源,聚焦发展重点产业。在企业方面,成立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协会,结合即将挂牌的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园,加大力度推进园区产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更是做到了精准支持。姚华锋举例说,在资金支持方面,对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最高可支持1000万元,针对企业研发投入,每年最高可支持2000万元;在制度创新方面,园区在全国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引入区块链技术赋能,落地应用“关证一链通”“精简物流手续”等举措,园区还获批开展智能核销试点,为参与试点的集成电路企业带来较强获得感,目前首批试点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近60%;园区大力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园区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共性需求,升级优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涵盖设计、流片、测试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旨在提升企业研发、制造等方面的效率。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把集成电路产业推向风口浪尖,园区集成电路产业也到了承先启后的关键阶段。”姚华锋接着说,苏州工业园将以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