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上表示,加强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布局,比如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地方、扶持地方,结合各自的特色和区域战略,使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人工智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2021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分析说,联想在不断赋能行业的实践中发现,各行各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都面临着一系列共性的痛点,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模型构建难,二是数据样本少,三是场景适配慢。
对于模型构建难,芮勇观察到,在企业中,很多业务专家熟悉具体场景,但他们可能不是人工智能专家,不知道怎样用人工智能搭建合适的模型。传统的做法是请人工智能专家手动搭建模型,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难充分利用计算资源达到精度和时延的联合最优。另外一个做法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搜索神经网络架构,这种方法能够节省人工成本,但是会耗费大量的GPU算力。
“当模型被部署到边侧或端侧以后,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和任务,很难收集到有效的样本数据。”芮勇说。
在芮勇看来,当新的场景需求出现,比如新建一条智慧产线或一座智慧厂房,如何利用已有的能力迅速规模化复制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比如新任务场景需要调用哪些人工智能能力组件?它们以一种什么形式组合、连接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它们分别应该跑在哪些设备上,才能满足算力、存储、网络、功耗等资源需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是很困难的,往往需要积累多年从业经验和通过反复试验才能找到较优的方案。这就产生了第三个痛点,如何快速高效地适配新场景。
针对模型构建难这一痛点,芮勇介绍说,联想提出了“多层级细粒度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技术,它能为业务人员省时高效地构建出高精度模型。首先,为减少搜索空间,联想提出了模块间—层间—层内的渐进式搜索方法,相比传统的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方法,能更快得到一个精度最优、时延最小的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权重预热技术,通过近邻采样,对网络架构的权重赋予先验初值,使得模型训练能快速收敛。以图像分类问题为例,有了这一技术的加持,构建同样精度的模型,所需GPU算力仅为业界常用方法的1/10。
为解决样本数据少这一行业转型痛点,联想将“数据增强”和“元学习”结合,打造了“小样本终身学习技术”。芮勇举了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学开车。“比如,你会开小轿车,现在需要学习开大卡车。两者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会开小轿车的话,学开大卡车总比从零开始学更容易,因为有些基础可以借鉴。这就是元学习的原理。通过借鉴不同任务的相似之处,来实现任务层面的学习能力泛化,提升模型不断适应新任务的能力。”芮勇说。
对于场景适配慢的行业智能化转型痛点,芮勇介绍说,有了联想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解决方案自动生成技术,用户只需输入新场景任务和限制条件,算法就能自动确定需要哪些模型,跑在哪些设备上能达到用户所期望的性能,模型之间如何进行协作等,从而构建出最优的完整方案。有了这一技术,原来需要几周才能搭建出一套新场景的智能化方案,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上述这些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并解决痛点的方案,主要由面向行业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平台——联想大脑提供支持。“联想大脑的这些技术,正在赋能许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芮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