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造。
2020年1月7日,马斯克现身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国产Model 3首批车主交付仪式,在交付项目之前,马斯克还在台上来了一段即兴脱衣舞,尽管姿态略显滑稽和笨拙,但难掩其喜悦和兴奋之情。
确实,上海工厂投产之前,马斯克和特斯拉苦产能久矣。
在些许遥远的2017年,特斯特周产能仅2000辆,而预期周产能为5000辆。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连续数月稳定在5万辆,平均每周12500辆。特斯拉产能之痛缓矣。
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Model 3量产,Model Y投产,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2年涨了11.7倍,这样的好消息足以使得一贯被称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在发布会现场多次激动哽咽,表示,没有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大力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2019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上海工厂的两个“三当年”速度让马斯克震惊。
但中国的城市,带给马斯克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国产化率——30%,能够入围特斯拉产业链的企业,仅先导智能、旭升、联创电子等少数细分行业龙头。
一年之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国产化率——90%,这其中,既有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巨头,也不乏蓝思科技、长盈精密、信维通信等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巨头的跨界加盟。
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可查直接、间接供货特斯拉的上市企业,已经高达186家。
其中,由上海、苏州、宁波、无锡等制造业强市组成的长三角,占据了85家之多的特斯拉供应商数量。
而他们之中,至少50%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工厂,大部分坐落于特斯拉临港工厂的500公里“朋友圈”范围内。
深圳、广州、东莞、惠州所组成的珠三角,也占据了32家的数量。
那么,为什么上海会成为特斯拉的大本营?
从30%到90%,又是哪些城市撑起了特斯拉九成国产化率?
长三角是如何利用包邮区优势,成功赚走特斯拉最多的钱?而珠三角,又是如何从十年前的苹果产业链聚集地,抱上如今的特斯拉大腿?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特斯拉背后的中国城市产业带身上。
01 、阿拉上海:国产大本营,C位担当
2018年,对于特斯拉来说,前有多灾多难,后有上海倾情牵手。
细数特斯拉的2018:1月交付第二次推迟;4月马斯克睡在工厂,被曝出无法控制情绪肆意辱骂、开除员工,还在电视镜头前抽起了大麻,甚至,马斯克在愚人节那天发推特,开玩笑说“特斯拉将申请破产”。以及,两年内一共36位高管离职。
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很多人有个不好的预感,上海该不会要把特斯拉这条濒死的鲶鱼,引入中国吧?
产能困局、交付推迟、管理者“放飞自我”、人才流失……
这样的公司,一旦引入中国,不仅不可控,而且也将对成长期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带来无法估量的威胁。
但很快,这个预感就成了现实。继5月落户后,7月特斯拉签署了电动车投资协议,10月宣布临港拿地,12月土地平整完成,次年1月,项目就已正式开工。
就在马斯克自我开玩笑“特斯拉破产”的同时,讲话慢腔慢调,带着些许慵懒的阿拉上海,一旦正经做起基建,就显示出了一流的魄力和雄厚的制造业底蕴。
上海市领导为特斯拉站台,中资银行为破产边缘的特斯拉提供近200亿元的银行贷款,无数不知名姓的中国工人参与建设。
到2020年1月7日下午,特斯拉上海工厂破土动工正式一周年,马斯克亲临现场,人们惊讶的发现,这座超级工厂,居然完成了“当年开工、当年交付、当年投产”的中国速度。此时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生产了近1000辆可供销售的车辆,并已开始交付使用;同时也达到超过每星期3000辆的生产速度。
据最新消息,2021年特斯拉的汽车交付总量或会接近100万辆大关,其中,上海工厂预计贡献55万辆汽车的年产目标。
也就说,运营不到两年的上海超级工厂,产量已超过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成为特斯拉主要的出口枢纽、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当然,强大的基建能力之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上海本身发达的制造业。位于特斯拉国产大本营上海的特斯拉概念的上市公司数量,共计有17家之多。
这里面,宝钢作为全球粗钢产量和盈利水平第一的钢铁航母,成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材的首选,全球市占率达30% 、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
华域汽车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主营汽车内外饰件、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零件等,年销售额达1500亿的九成来自内外饰件和功能件,而华域汽车正是国内给特斯拉供应这些零部件最大份额的供应商;
华峰铝业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铝热传输材料龙头,其主业铝热传输材料为铝压延材的细分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市场,行情向好下,华峰铝业去年营收突破40亿,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简单说,上海的特斯拉供应商在各自领域非富即贵,都是国内外数一数二的顶尖企业。
当然,除了上海本身发达的制造业之外,特斯拉的中国速度中,还藏着另一重长三角的四小时小秘密。
02 长三角:包邮区,强大制造业成就零库存神话
王思聪找孙一宁,开车从上海到杭州,需要三小时。而特斯拉的零库存“朋友圈”打造,只比王思聪多一小时。
盘点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三角的特斯拉产业链,可以发现,共计105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为特斯拉提供服务,占据了国内特斯拉产业链上市公司数量的56%之多。
这105家上市公司,紧紧围绕上海、苏州、宁波、南通、无锡、绍兴、台州、南京、常州等长三角城市组成了特斯拉的四小时-200公里朋友圈。
那么为什么要四小时?如果你见过特斯拉的工厂就会明白。
特斯拉工厂奉行零库存概念,这里的零库存指的是没有“备料区”,零部件拉来就生产。
在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80+个物流门的辅助下,货车直接在对应的门卸货,由叉车将零件直接送到旁边的生产线,而这之间不过10米的距离。同时,隔一道门就是另一道工序,也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常态。
效率极限提升下,Auto lab统计,“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年产能50万辆,产能占地比达到每平方米0.58辆。”同等量级,奇瑞、捷豹、路虎工厂及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金桥工厂产能占地比为0.24、0.21辆,后者几乎为特斯拉的1/3。
靠着零库存,特斯拉不仅一平更比两平强。不仅不用卸货,节省时间效率;更是甚至连仓库成本都节约了。
而这,需要一套能够随时响应生产计划的,距离足够近的供应链系统。4小时,200公里,方便特斯拉随时调配以及零部件企业高效响应。
特斯拉上海工厂拥优越的地理位置
要知道,与手机零部件深圳生产,郑州组装,火车运输的情况不同,汽车零部件体积大、重量高,一来一回的运输成本,就能吃掉企业不小的利润,所以,可以说,小距离产生大效益。
更重要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也会围绕整车组装厂,形成产业集群。
当然长三角拿下最多的特斯拉产业链配套企业,离上海足够近,只是第一重原因,发达的制造业基础才是根本。
而苏州和宁波则正是特斯拉最钟爱的两个超级制造业城市。
先看苏州。
尽管上海是拥有17家特斯拉概念上市公司的大本营,但是从数据来看,特斯拉供应链最爱的,其实是同样位于长三角,地铁就能到上海的苏州。特斯拉产业链中,共有21家上市公司位于苏州。
这其中,东山精密是全球前五、国内第一的印刷电路板企业,公司业务涵盖了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汽车等多个行业,客户涵盖苹果、OV、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安洁科技从苹果、OPPO、vivo 等一线大牌手机电子元器件供应做起,业务范围从智能手机、电脑(微软)延伸至新能源车等厂商的精密功能性器件服务,凭借公司实力和苏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安洁科技仍实现47.5%的海外收入;
赛腾股份作为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龙头之一,公司产品主要涉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锂电池等业务领域,消费电子领域,苹果支持营收超50%,汽车新能源方面,与日本电产、村田新能源等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在半导体领域,拥有三星、中环半导体等优质客户;
……
制造业龙头云集背后,直接反映出江苏省制造业强省“冠军”的实力。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数据,从制造业百强市分布来看,江苏、山东、广东包揽了全国1/3以上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其中,江苏、山东上榜城市最多,均为13个,但江苏是唯一一个全省上榜的省份。
而苏州作为宇宙最强地级市,谈及其制造业为何如此发达,大抵离不开地理位置带来的外部利好以及苏州人的自身努力了。
苏州作为长三角的重心地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且不说国际贸易交通优势,仅仅凭借与上海的近距离,就有吃不尽“红利”。
苏州区位优势
90年代,苏州紧抓“上海”与“外资”的机会,一方面,直接承接上海转出企业;另一方面,凭借上海经济腹地位置,拿到许多政策红利,如1994年,苏州拿到了极其重要的“中新工业园区项目”(今苏州工业园区),随之而来的是韩国三星、美国BD、新加坡康福德高等知名企业。
国外知名企业直接入驻、中外合资企业建设高潮、新型创新企业逐步激活……苏州制造动力十足。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苏州凭借全球化这一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之后的十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年经济增速高达45%。苏州的制造业也可谓是一飞冲天。
先天优势尽显的苏州,后天努力也足够惊人。以苏州官员为例,有这样一个段子“苏州有两个土特产,一个是丝绸,一个是干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苏州干部就展现出非凡的“魄力”:市长敢于给外商端洗脚水;干部蹲点上海机场、酒店“劫”外商去苏州考察;在全球设置招商办事处,招商招到企业门口……
地理优势、外资激活、官员拼命等多重因素下,苏州成为中国第一工业城市。苹果全球供应商在这里聚集,特斯拉自然也不会缺席。
此外,特斯拉最爱的城市还有宁波,这里共计16家上市公司,为特斯拉提供服务,数量仅次于苏州,以及大本营上海:
除了昔日服装大佬转身变为锂电材料供应商的杉杉股份之外,产业链类型来看,宁波基本包揽了特斯拉的压铸底盘系统,以及零配件。
比如拓普、旭升两大龙头,分别包揽了特斯拉底盘的副车架、控制臂以及电池上盖、电机变速箱壳。
从上世纪60年代手工制造压铸模具到如今9000吨压铸单元发布,压铸技术飞升的同时,拥有旭升股份、力劲科技、爱柯迪等顶尖压铸企业的宁波,目前压铸产能占据全省40%+、全国10%,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压铸之乡”。
Model Y后底板应用一体化压铸工艺
而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大趋势,铝压铸技术,取代传统的钢铁,成为了电动车的材料心头好,宁波也成为了特斯拉的第三大供应商集中地。
200公里内长三角,是一种特斯拉模式,而二百公里外,同样散布着众多优秀的特斯拉配套企业。
03、 珠三角:苹果的“小媳妇们”成特斯拉细分领域专家
特斯拉喜欢从苹果挖墙脚,并不是个秘密。
比如2015年,在苹果任职7年,领导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iMac等产品开发的MAC硬件工程部门副总裁Doug Field加入特斯拉出任汽车项目副总裁一职,而他表示,未遇到特斯拉前,从未考虑过离开苹果;
2016年,有数十项与处理器相关专利的,领导苹果处理器开发的彼得·巴农加盟特斯拉,而巴农只是特斯特同一时期从苹果挖来的高管之一。
不只是人才,供应链上,特斯拉也喜欢与苹果共享供应链。比如,只有32家特斯拉供应链的珠三角中,就有7家与苹果关系密切:
信维通信、长盈精密、胜宏科技、海目星、得润电子、达瑞电子、博杰股份
其中,信维通信作为全球移动终端天线龙头供应商,生产应用于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工业等终端的天线,自2013年切入苹果产业链后,至今为苹果供货,也创下了2017年苹果收入占比35%的战绩。
而背靠苹果的信维通信在前段时间表示,正在与特斯拉、丰田等十几家汽车厂商进行商务与项目接洽,为汽车客户提供车载连接器及线缆。
长盈精密于今年首度打入MacBook金属机壳供应链,成为苹果第五家金属机壳供应商。而早在 2017年,长盈精密就开始与特斯拉首次开展合作,并逐步成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零组件的重要供应商,在部分高精度产品占据核心供应份额。
曾经为苹果提供高速精密紫外激光切割机、标准化成组自动生产线的海目星,更是摇身一变,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早在“2019年 12月与特斯拉签署订单合计 7785.51 万元,所销售设备均将出口至美国”。
供应链共享,特斯拉、苹果一家亲这种现象,并不只是珠三角的个例。
比如,苏州的苹果产业链公司,投奔特斯拉的:赛腾股份、胜利精密、安洁科技、华兴源创、福立旺、锦富技术、东山精密
国内公开可查的186家特斯拉概念企业中,有大约30家同样属于苹果概念:
云海金属、东睦股份、杉杉股份、赛腾股份、*ST星星、宁波韵升、胜利精密、横店东磁、*ST利源、当升科技、得润电子、达瑞电子、博杰股份、海目星、安洁科技、精研科技、华兴源创、蓝思科技、福立旺、航天彩虹、华工科技、信维通信、长盈精密、大富科技、胜宏科技、锦富技术、松井股份、东山精密、长信科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一家名叫宁德时代的巨头。宁德前身ATL是苹果的供应商,而在成为苹果供应商的第7个年头,ATL当家人抓住新能源汽车兴起的风口,将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宁德时代顺势而生。
脱胎于ATL,经历了苹果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宁德时代,站在动力电池生产的高起点,从宝马开始,逐步将小鹏、理想、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大户掌握在手。
信维通信、长盈精密也好,宁德时代也罢,苹果概念转向特斯拉概念背后,是一个时代创新方向的改变,以及汽车电子化的趋势。
苹果产业链已经成熟多年,过程中,苹果不断迭代升级,但是价格不怎么提升背后,供应链的利润越来越薄,企业如果想要成长,不能只甘心做苹果的小弟,把大哥认得多多的才是硬道理。而且特斯拉还在成长期,对供应链从利润上还是不错的。
广东鸿图,作为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主要供应支架类产品,从2014年11月加入特斯拉供应链至今,2020年营收额增长至55.96亿,涨幅高达152.6%;
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公司旭升股份在2013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14~2019年期间,特斯拉对其汽车类业务营收贡献占比最高达到94.8%……营收造富的同时,股市特斯拉概念走势活跃,频频涨停已不再是稀奇。
此外,汽车电子化,也给了这些曾经苹果产业链企业进入特斯拉的机会。
以蓝思科技为例,作为苹果供应商龙头,蓝思科技凭借自身在消费电子防护玻璃领域的技术,从2016年起就开始深度布局新能源市场,目前已成为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
04、 尾声:谁在特斯拉身上赚到了最多的钱?
如果将特斯拉散落各地的供应链企业的市值之和相加,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高达58226亿的天文数字。
其中长三角特斯拉概念股的市值之和 15162亿人民币,
珠三角特斯拉概念股的市值之和2614亿人民币,
哪怕仅仅上海一市,与特斯拉相关的企业的市值之和就高达4585亿。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企业核心角色并非特斯拉供应商,为特斯拉提供的产品服务,也只是他们的千亿市值中的很小一部分。
但无可否认的是,特斯拉以及电动车的出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制造业巨头,也让一度在燃油车上落后的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车时代有了翻身机会。
而对特斯拉来说,如果说,特斯拉选择了电动车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它成功的第一步。
那么,选择上海作为智造大本营,选择长三角打造零库存生产,选择珠三角共创电动车新时代,并选择无数像宁德时代、福耀玻璃、赣锋锂业、联创电子这样无数散落在中国大地各处的优秀企业作为支撑,就是特斯拉成功的第二步。
在这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企业,成功的秘诀或许有很多。但有以下两条,永远是成功的根本:
重仓这个时代,重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