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强调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其实,自2000年国家为了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0年国发18号文件、2002年国办发47号文件、2011年国发4号文件,2020年7月27日发布了国发〔2020〕8号文件《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等。
这些年各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众多的相应配套支持政策。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国软件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形成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骨干企业加速壮大。2020年百强企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25%,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2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强。
二是名企名品脱颖而出。华为进入全球最佳品牌百强行列,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中,中国企业占10家;金山办公市值超过1600亿元,WPS办公软件月活跃用户达4.11亿,全球用户突破10亿。
虽然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深化等等。
关注五大主要任务
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规划》构建了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同时,《规划》发布了行业发展的五大主要任务。
一、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围绕软件产业链,加速“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夯实共性技术、基础资源库、基础组件等产业发展基础,强化质量标准、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等基础保障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三、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做强做大创新载体,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加速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
四、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鼓励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关键产品应用试点,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
五、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面向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五大发展任务不仅仅是需要实现的目标,更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抓住机遇,乘着政策的东风,趋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