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企业没有搞清楚精益生产的目的和功效。
我所理解的制造型企业追求的应该是更多的利润,更多的利润能通过精益生产来是实现吗?当然不能,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是应该先寻求更多的市场订单吗?没有哪个公司的业绩从100万做到10个亿的过程是通过精益生产来实现的,那些都是通过业务员找到合适的客户,然后伴随整个市场一同成长。
在企业初期野蛮成长的阶段,重要的是迅速的抢占市场,保证出货才是重中之重。这个时候生产现场可能会脏乱差,也没有什么标准作业可言,更多人心里想的是怎么把货加工出来,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等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了,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了,也需要满足各种体系的要求了。老板也有空余的精力来考虑提升管理水平了,恰好听说有一种叫做“精益生产”的东西,于是乎就报名去听了几堂课。也就是在培训课上,听到了丰田一家公司的利润是三大汽车公司的利润总和,听到了“利润=售价-成本”,听到了售价不可控,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只有降低成本。想要降低成本必须减少浪费,然后七大浪费分别是什么什么什么,库存是万恶之源……
老板回到公司叫来生产部长,我们也要搞精益生产。生产部长说,精益生产是什么玩意,不知道怎么弄呀,一打听,有一种叫IE的人可以搞,于是乎就招来IE,开始搞精益生产。
IE来搞标准工时,拿着秒表去现场测工时。工人问了,你测工时干什么,我这一天干多少是有定额的,你调高了我可干不完,这活可不是你看的这么好干的。结果IE噼里啪啦一顿分析,你这节拍是多少多少,算上你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你一天应该能干多少多少。结果定额上调20%,工人不干了,集体罢工。
IE来搞5S,拿着相机,这里拍一张,那里拍一张,检查报告做了几十页PPT,会上一通报,某某班组长不高兴了。我们一天干活累死累活,你这拿着相机这么一拍照,还要扣我的钱?下班别走,厂门口见。
IE来搞标准作业,找到工艺部门说,你们现在做的作业指导书,放一张图纸,标几个尺寸,随便写几句都是一样的话,这指导不了员工作业,来了新员工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活,也没依据检查员工的作业是否合规,也不够防错。工艺部门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审核老师也没说什么。再说我现在就这么几个人在做工艺,还要处理现场问题,哪有时间做那些花哨的东西。
IE来搞全员改善,说我们除了使用员工的身体,更要使用员工的大脑,那才是财富。结果要么是一个5、6百人的公司,一年总共也超不过10个提案。要么是什么厕所堵了、灯泡坏了的提案一大堆,还要问你要奖金。
IE来搞现场改善,设备动不了,人员叫不动。方案反复论证,数据算来算去,最后现场还是原样未动。加了一些自动化的东西辅助,结果以“比人干得慢,还要人伺候”的理由闲置不用。
精益生产难做吗?当然难做,人丰田也是做了几十年才形成了自身的系统。妄想通过几个人在短短的几年间就能像模像样?
老板以为的精益生产是一个可以治病的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认为精益生产是一套强身健体的方法,潜移默化之中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沉淀,让企业能更强有力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想要跑的像苏炳添那样快,请来一个教练,按照苏炳添的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吗?是教练的问题,还是苏炳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