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绿色金融向好 政策红利给力

小编: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发布日期:2022-02-24浏览量:481
核心提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很多业内人士把刚刚过去的2021年视为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很多业内人士把刚刚过去的2021年视为绿色金融崛起“元年”。事实上,在前期政策催化下,今年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向好态势,投融资热度明显升温。

本报记者注意到,绿色金融理念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人类的工业文明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大的飞跃,也使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越发凸显。环保及社会责任主题的公众运动盛行一时,也逐渐影响到商业行为与决策。从近年来政策端来看,释放积极信号,打出“组合拳”更是其重要特点。例如,国务院于去年10月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特别指出,在开展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中,要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碳定价机制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国际宏观协调,与有关各方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多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推广试用《绿色金融术语》《绿色债券信用评级规范(试行)》等绿色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发挥标准赋能国内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作出详细部署等。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机构投资者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正开始积极探索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逐步开展了相关能力建设,国内资管机构的ESG投资实践显著增加。另外,绿色基金与ESG产品的蓬勃发展也正在推动相关行业的绿色转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教授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ESG的主要作用是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信用品质和风险管理能力。短期来看ESG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投入,因为应用ESG理念意味着标准的规范和提高;但长远来看,随着监管和市场对ESG的需求趋于主流化,未来企业很可能需要在短期内投入大量成本来响应监管和市场的需求,所需投入将远大于企业早期的投入。

“此外,忽视ESG带来的风险也可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更高额的风险成本。简而言之,越早开展ESG实践的企业越能长期可持续地在市场中获利并在后期投入相对少的成本。”施懿宸强调。

据记者观察,与传统投资评价机制相比,ESG更多考察的是企业基本面外的其他因素。这是一种期望在长期中带来更高投资回报率的新兴投资策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个经济体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包括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印度、巴西、韩国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适时推出ESG信息披露标准和相关指引,也有一些交易所实施强制ESG信息披露制度。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理念也因为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加快传播,并于2016年在杭州G20峰会上被作为重要议题提出。该理念也在当时得到了全球各国尤其是中国官方的大力推动。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要求基金管理人每年开展一次绿色投资情况自评估,并将自评估报告及《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表》报送至中基协。自此以后,绿色投资成为中基协和整个基金行业非常关注的话题。

从今年开年陆续出炉的数据来看,绿色债券在首月发行提速。中诚信研报统计显示,2022年1月新发行绿色债券40只,发行规模合计692.92亿元,其中,11只为碳中和债券,规模143.19亿元。整体来看,今年1月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为去年同期的4倍多,发行规模约为7倍多。1月绿色债券占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的3.65%,相比较2021年全年2.05%有明显增长。此外,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密集落地,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也在年初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更多社会资本也在积极通过多种方式介入绿色金融投融资。2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2021可持续发展债券(一周年报告)》显示,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发行为期20年的可持续发展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9.87亿美元。目前,该资金已全部用以支持12个ESG相关项目,覆盖了能源效益、绿色建筑等领域。

事实上,当前我国企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力量整体上相对较弱,但往往规模越大、发展越完善的行业头部企业会更重视自身绿色发展、ESG可持续发展。

“这说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要想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能力建设。”施懿宸认为,对企业来说,ESG表现良好能为企业和投资者及利益相关方创建信任,在市场面临负面冲击时抵御信任危机。


文章链接:https://zq.61ziyuan.cn/news/show-19691.html
文章来源:广州批发市场    
 
标签: 中国货源网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