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整体平稳,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逐步落地,我国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
服务业景气面扩大
企业恢复信心增强
“6月份,我国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较5月份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调查的21个行业中,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的由上月6个增加至19个,服务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其中,前期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回升,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
相关专家表示,在物流畅通及复工复产提速带动下,我国6月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改善。同时,随着市场销售有所好转,生活性服务业活跃度有所提升,批发零售等行业运营条件明显改善,餐饮服务业降幅也趋于收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服务业恢复良好,一方面是因为6月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在动态清零基础上,疫情防控措施也更加精准有效,为服务业带来很好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的稳经济政策相继落地生效,涉及财政、货币金融、投资、消费等多方面,尤其是6月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等举措促进居民消费加速释放,有效提振服务消费,更大力度促进服务业发展。
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6月份,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3.7%,比上月上升10.0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回暖。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6%,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有所提高。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比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加速政策落地落实
下半年有望整体快速复苏
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3%,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刘英解释说,价格上升由多因素导致,一是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油价等走升,多国当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美国5月和欧元区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速高达8.6%;二是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制裁与反制裁措施升级,使得能源、粮食等价格上升;三是疫情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有效供给不足,进而影响价格走势;四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对服务业的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有一定支撑作用。
“服务业投入品价格的微幅走升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复苏。”刘英表示,服务业更多是需求拉动型,价格小幅上升将促进供给增加,激发产品质量提升、模式创新,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但我国现在经济正快速复苏,需要严格控制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一些公共品的价格,以及涉及核心CPI组成部分的商品价格,具体可通过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和税费减免力度等方式。”
对于下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形势,专家普遍表示,服务业将持续向好,有望实现整体快速复苏。
刘英表示,我国今年服务业前期低增长、后期高增长的态势是必然的。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短期受到疫情抑制的经济正加快恢复,上半年被压制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这些将有力拉动我国服务业快速增长,相关数据和指标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为了更好促进服务业发展,刘英建议,首先,要重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拉升的“火车头”,对经济稳健复苏非常重要。其次,要加速前期这些政策的落地和落实,尤其是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制度规范的“软联通”,减轻市场主体额外负担,改善和提升地方营商环境。再次,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为服务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促进服务业发展。最后,要加大力度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力度。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轻资产、规模小、资金少、人力成本高等特点,各地各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此外,我国应继续推动服务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有关人士表示,为优化服务业结构,切实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加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力度,在开放合作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以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为重点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合理分工协作、各具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