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长期保持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政策举措,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并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深圳海关陆续在海空港口推出“海空港畅流计划”系列改革,全面提升海空港作业效率;陕西、新疆等多地出台举措,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优化进出口程序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我国持续‘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员刘锦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大幅简化了审批流程,各地政府不断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审批流程并压缩审批时间、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不仅提高了企业在开展业务上的便利性、扩大了自主经营权,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提升市场主体数量。二是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大规模的普惠性和实质性的降税措施,充分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并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就业。三是进出口程序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包括压缩通关时间、简化通关手续、改善质检流程等,再配合关税优惠政策,显著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深圳海关陆续在海空港口推出“海空港畅流计划”系列改革,以优化深圳海港、空港海关监管货物物流模式。目前,深圳机场国际货站实现出口业务全面切换为“畅流计划”监管模式,深圳机场口岸“海空港畅流计划”已实现出口货物新模式通关100%全覆盖,运行顺畅。
“在‘畅流计划’试运行后,以往需要至少提前2天装运至国际货站的出口货物,现仅需提前4小时运抵货站。”深圳市美邦运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玲丽表示,在原模式下,理货、打板、申报等流程较为繁琐,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很有可能导致货物不能如期装机出口,这笔损失都需由物流企业来承担。而现在,公司可以根据客户不同货物种类和出口需求,灵活调整申报和入园时间,在自己的理货区内就可以完成所有大部分的通关流程,进行“提前申报”,极大地便利了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成本。
今年以来,新疆持续落实“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一次录入、文书自成、直接归档”登记模式,优化“政邮合作”,实现“不见面”办照、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现在企业开办全流程电子化,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营业执照,连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章刻制等也能一起办理,真是太方便了!”中农良品新疆产业创新有限公司董事李雨书对办理手续的效率十分满意,仅一天的时间他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惠企政策畅达
多举措改善营商环境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如何让优惠政策畅达企业至关重要。今年以来,重庆市巴南区为中小微企业打造“巴巴实”一站式企业服务云平台,通过整合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力量和优质社会服务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平台精准推送了稳岗返还政策,我通过一键申报,没多久就获得了公司申请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91.8万元。”重庆京邦达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尚坤说。
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我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已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25万亿元;零售、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5428亿元。
相关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实施,加快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与此同时,从改革角度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发展潜力仍有空间。未来,我们要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发展能力。一方面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一方面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锦涛建议,未来,我国仍需要继续采取一列政策措施提升与改善营商环境。首先,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措施力度,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之下,充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与改善人民群众就业问题。对于盈利较难但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要进行降税减赋,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信贷要适当放宽限制,对于企业“五险一金”的缴纳也需要减轻压力,而对于新企业成立的审批流程更要精简优化。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到政务公开,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并推动政务服务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企业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以此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并注重提升政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做到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最后,优化营商环境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政府监管措施,简政放权既不是做“表面文章”,也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做到优化重要事项监管、取消不必要监管、现场监管与远程监管有机结合、厘清各部门监管责任、全方位落实监管工作,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活动与完善事前事后的评估评价机制,科学引导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