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能瘦脸、祛痘、加滤镜之后,“美图秀秀们”的饭碗要被抢了?
近期,有传言称某头部修图APP“因为AI(的冲击)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虽未指名道姓,但行业内给出的反应大多是:AI在“无差别攻击”各个行业的时候,修图APP也难逃一劫,因为目前AIGC以图像生成方面的应用相对最为广泛。
从C端使用来看,目前国内手机美颜修图类APP以美图秀秀、醒图、轻颜相机等为主流,抖音、快手等社交工具也有类似功能。无论受众是谁,功能方向大体一致,即美颜、滤镜、特效三种。业内人士表示,AI技术早在2015年之后就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当时就对这类图像处理软件形成了革命性的颠覆,因为AI能做出以前做不了的事,比如换脸、加面部“返老还童”特效,增加发量、改变发色等等。
如今,生成式AI成为焦点,再一次给修图类APP带来了机会和冲击。技术开源,壁垒消失,新玩家任何时刻都可能入局抢饭碗。同时,内部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成功落地,又是新的课题。“美图秀秀们”多年以来积累的用户基数,在美颜修图上建立起的用户心智,也许会给其筑起护城河,但在今天,技术祛魅,流量的走向谁都难以预估。真正的较量,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运用技术,在于审美的独特性,在于更懂用户。
AI早就在帮我瘦脸了
市面上,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图像处理软件,大致分为几类。一种是以美图秀秀为代表的,专门拍摄美颜照片,或处理用户照片的软件,包含瘦脸、祛痘、磨皮、美白等基础功能。另一种是社交软件中的拍摄功能,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都可以直接拍照、处理并发布,也能完成基础的美颜,还能加滤镜,加猫耳朵、搞怪脸等特效。此外,还有专门做面向影楼等专业摄影师的软件,包括小型创业公司,以及美图也有toB的产品。更专业化的,还有图像处理行业鼻祖Photoshop、Blender等。
本文将着重讨论美图秀秀这类C端用户比较熟知的软件。这类公司的梯队划分很清晰。行业第一是创立于2008年的美图秀秀,最开始做PC端,2011年做APP,2016年上市。第二梯队里,2015年前后,腾讯推出天天P图,今日头条脸萌团队先后推出Faceu激萌、轻颜相机,那一波也有不少小而美的创业公司推出的产品出现,如B612咔叽、黄油相机等。2020年之后,字节跳动推出醒图,快手推出原片。该行业的特点就是向头部集中,要么是美图这样赢在入局早的公司,要么就是背靠互联网大厂。
美图是一家完成了图像处理产品闭环,并以相关业务获得收入的公司。以它的财报为参考,美图主要靠VIP用户收入、广告、toB业务等赚钱,近五年的总营收在10亿元左右,其中去年获得了20.85亿元的总营收,付费会员数560万。
美图自称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科技公司,在国内某大厂从事美颜技术工作的高广也告诉深燃,业内大多数公司早已能成熟地将AI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AI进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主要带来两方面的改变。
一是传统修图功能的“AI化”。美颜和滤镜是图像处理软件最传统的两项功能,高广解释,在AI出现之前,在图片上加滤镜的技术原理是,做一个滤波,把图片整体修改成“黄昏”、“阳光”、“油画”等效果,“人还是人,植物还是植物,只有整张照片的调性发生了改变。”滤波的作用就是把信号中的噪声和杂波进行过滤,留下有用的信号,这也是长久以来,美颜类软件的底层技术逻辑。而磨皮就是把分辨率降低,用高斯模糊把细节抹掉。
让AI来做同样的事情,逻辑就变了。“用AI来做美颜,原理是训练各种各样的模型,把各种数据拿进去处理,然后调参数,调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高广说,用以前的技术,则要建立一个映射,设置好一套颜色的转换关系,“比如亚洲人皮肤本来是偏黄色的,要美白,那就要设置好,是把黄色映射到偏暗还是偏亮。”在传统的技术下,针对不同人种的需求,就要设置多个映射。对比之下,让AI技术来处理照片,好处在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只要用一个模型就可以了。
二是纯粹基于AI技术的新功能。早年间,用户瘦脸的操作方式是自行在人脸上定点向内推。原理也很简单,图片中的人脸有基本的像素位置,构成一个坐标,用户拉动原有的像素位置,坐标由此发生变形,也就完成了脸部的放大和缩小。
2017年之后,“面部重塑”问世,这也就是在AI技术下的新功能。修图时系统先识别脸部信息,点击放大双眼、眼睑下至、缩小鼻头等指令,就可以完成自然的修图。
高广说,类似面部重塑、增加发量等功能,一般都是用AI完成的。面部重塑功能,就需要首先训练AI什么是人脸部,包括什么是眼睛、鼻子、嘴巴,位置分布在何处,他表示,这些功能在AI出现之前很难实现。“因为要训练AI,一是头发的定义,二是头发的准确性,让发丝顺着自然的纹理向下走,然后在上面着色。传统方法是做不到的,最多能拿个照片过来做一个滤波,但还是达不到AI的效果。”
从传统的美颜技术,过渡到AI主导下的产品时代,核心的改变在于识别和内容理解。AI出现之前,颜色转换、脸部位置的移动、磨皮祛痘,都需要经过前期复杂的设置,而AI只需要接受训练,就能“一劳永逸”。可以说,AI把传统的修图重做了一遍,而且做得更好。
AI修图,还能怎么进化?
最新一波的AI热潮涌来,行业玩家也在急着找新的机会。
基于指令生成、基于图片处理,是AI应用在这一行业的主要技术方向。3月末,Adobe发布了AI模型Firefly,可以用文字生成图像,微软、meta、Google等国际巨头也都有AI图像生成业务的布局。
回到C端用户使用的APP,美图、醒图、天天P图等APP不敢掉以轻心。“我们现在基本是按周甚至天为单位在进化。”美图公司方面向深燃表示,最近他们密集推出了基于AI技术的图片和视频方向的功能。
深燃在各大修图软件上看到,生成式AI的运用早已细分为几个功能挂上了首页供使用。用户可以上传一张照片,AI将其转换为卡通、CG、复古形象,或者完成增加笑容、头部放大、路人消除等功能。也可以上传几张自己的照片,AI可以依照这几张照片,抓取用户不同角度的面貌特征,生成不同风格的画像。甚至还有Midjourney暂时都无法完成的工作,即导入一张简笔草图,生成多张完善的图片。
高广表示,2015年前后,手机APP的创业热潮涌来,也是那时,AI也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修图行业。能给人脸加上各种丰富的特效、能近乎无痕地完成美颜的修图APP,在当年收割了一波年轻用户。
当下最新的AI技术,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两个趋势出现了。
一是个性化的训练。现在AI修脸一般是经过大量的模型训练之后,得出最折中的经验值,给用户一个相对普适的修图方案。C端用户也可以感觉到,例如在进行面部重塑的时候,可以选择向内收下颌线,问题在于,圆脸型和方脸型的下颌走向不同,都由统一的AI识别和面部处理,效果大相径庭,因此也有很多用户觉得AI修的脸很怪异。
“做得好一点的话,就是给每个用户建立数据库,下发固定的参数模型,针对性地解决每个用户的需求。”高广说,用户也只需要导入一些照片训练APP,APP就能收集数值,进行分析。美图方面对深燃表示,从技术上讲,让AI记住用户特征并不难,原理和美颜参数的设定差不多。
要完成足够精准的个性化训练,同时也让APP在理解大众需求时更加精准,需要技术和训练集的加持。在这一点上,用户规模庞大的头部修图类公司,具备一定优势。
二是理解指令。此前,GAN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精准识别面部,以及图片中包含的要素。下一步,从业者要做的是,如何基于新一代的扩散模型,充分理解自然语义,给出具体的修图执行。高广表示,扩散模型应用的原理差不多,“用户给出prompt(提示词),我们可以根据NLP理解指令,之后把它们分化成一个个参数下发并执行。”
长期关注AI领域的从业者Elsa也认可这一趋势。“AI修图可能改变的是人机交互模式,现在还停留在自己手动拉一拉点一点的阶段,等到AI对自然语义的理解更进一步后,修图时只要说一句‘我要瘦脸’就可以了。”Elsa说,“AI现在依赖的是低语境,它需要用户表达得更精准,而中文是一种高语境的表达,习惯模糊、习惯意会。以后的趋势是指令的可量化,想象一个人在帮你修图,你要怎么精确简洁地让它理解你所说的是哪一种瘦脸。”
也就是说,AI用于图像生成和图像处理,都要建立在对文字和图片的理解上。AI已经可以帮助修图软件更好地瘦脸、祛痘、加滤镜、换背景,也可以生成多种风格的图片。而未来的趋势,在于如何在普适完美的基础上,做到个性化的精准匹配,以及减少用户自主操作的步骤,听懂指令,准确执行。
从业者认为,这会带来未来修图行业的用户分化。理解直白指令,修图过程完全让AI代劳,这往往是小白用户的需求,这部分用户潜力是巨大的,美图这类公司会获得新的用户增量。而对修图的自主性要求较高的用户,如B端用户等,则会慢慢向更专业的软件涌去,即便Photoshop等软件也有AI技术的加码,但这类用户需要的是“你得懂我,但不能完全帮我做事”。
另一个新的机遇在于,AI还能帮助修图软件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高广说,“特效这种功能是需要设计师自己画图的,生成式AI可以在这一部分高效地给出解决方案。”他表示,现在AI也可以完善草图,给一个随手画的素描上色、加五官和风格,成稿直接可以用。
AI来了,“美图秀秀们”为什么颤抖?
传言中的“生死存亡之际”或许有些夸张,但这一波AIGC对修图软件行业的冲击是事实。技术的发展,让创业的门槛降低,想要入局“抢饭碗”的人不少。
Tori以前在北美做前端工程师,她刚刚回国,正寻找生成式AI在应用层面的机会。“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产品叫Lensa,最高峰时期,一天之内的流水接近100万美元。它的原理现在看非常简单,就是设置了几组固定的prompt,把用户照片导进去,生成一个图片。当时收费2-10美元不等,它其实并没有用到高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只是用了一个API call,在外面绑了一个应用的UI。”Tori的感知是,亘古不变的信息差面前,能踩到风口,就能赚到钱。
AI领域资深从业者赵洋告诉深燃,“中国市场永远会有这类APP的存在。”赵洋表示,技术是开源的,且可能长时间固化,靠同一种技术吃饭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正在吃饭的人,手里的饭碗随时会被砸。
高广也认为,“市面上的公司,技术和产品也都大差不差。”技术壁垒不在了,理论上讲,谁都有可能造出下一个“美图秀秀”。说白了,所有修图软件,用户几乎都是同一拨人,用户能为一个软件的滤镜付费,就也能为另一个软件更具特点的滤镜付费。
目前,美图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是VIP订阅。2018年-2021年,美图公司连续亏损,2022年才扭亏为盈。最新的动态中看,美图公司极其重视AIGC给其带来的增长,尤其是在订阅用户上的增长。深燃注意到,美图秀秀APP中涉及AI作图的几项功能,大多需要单独付费,是其拉高收入的重要“武器”。未来在竞争压力之下,美图秀秀们在AI上的投入只能多不能少。
当然,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最大的护城河是用户规模。
有从业者分析,美图自身坐拥上亿用户,醒图、天天P图背靠大厂,有抖音和腾讯的导流,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或许不太明显,但怎样拥抱AI,留住手里的用户,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AI的到来,对修图行业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广认为,图像处理这一行归根结底还是视觉和创意行业,未来的竞争点在于审美和品位。“AI可以帮忙解决掉最耗时的那一个步骤。以前可能要做两周,现在几天就完成了。”所以,企业端可能也更要考量,什么样的设计师更吃市场,什么样的设计师更具审美上的优势。
另一个是技术落地的难度。“AI的上限比较高,下限比较低。”高广表示,在修图中,如果使用传统的CV算法,会比较稳定,“但AI是通过拓展大量的数据标注进行模型训练的,会导致它在一些情况下应用得比较差。”他举例,比如瘦脸,“可能会识别错人脸,或在人脸重叠时只识别部分。”
所以,AI技术很难完全应用于一个包含多项功能的修图软件。一方面模型训练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完全训练好,它也会对手机性能产生极大的耗损。高广表示,“一些低端机型可能会出现卡顿等问题,如果很长时间加载不出来,也会影响APP打开率。”回到企业层面,这对团队应用AI技术的能力、训练集的质量都提出了高要求。
在技术迭代的过程中,新老玩家之间的基础差距在逐渐消失。像美图秀秀这样坐拥强大用户基数的公司,短期内也许不会受到颠覆性的影响,能做的只有在变化中保持清醒,接受变化,甚至主动带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