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出现近一个月的停滞,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降,为1999年以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8.3%,较去年全年回落35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24.3个百分点。
而《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发布的一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画像”也令人震惊。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有24.7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广东就有逾3万家。
疫情之下,国内外展会纷纷推迟。“对于靠展会接单的行业而言,没有展会,就意味着没有新订单。展会的取消导致订单断崖式下跌80%,去年3月接单1600万人民币,今年3月大概是250万人民币。”有出口商告诉《财经》记者。
鞋厂订单骤降八成
全球知名的鞋用胶大厂南宝树脂也受到波及。“鞋厂都不生产了,我们的胶水当然也卖不出去,订单一直在陆陆续续喊停。”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聪无奈说道。
阿德是温州一家大型外贸鞋厂的业务经理。
“我们鞋厂超过80%的订单都被取消了,如果剩余订单继续取消,又没有新订单进来,很快就要关门了。” 2月底才因为订单大量积压而被老板紧急召回工厂复工的阿德,没想到自己一个月后竟会面临失业的危险。
从3月中旬开始,该厂就有欧美客户陆续取消订单,但只占订单量的不到20%。3月20日以后,取消订单的客户突然暴增,至26日已有超过80%的订单取消,取消的理由无一不和疫情有关。
“一天一个变化,上周的订单还能撑到7月份,这周的订单就只够做到5月了。”阿德说,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订单进来,但都是小单,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还有比我们更惨的,当地好几家大型外贸鞋厂已经通知全体员工,从4月开始放无薪假,至少放到5月底,到时候再根据订单情况决定是否复工。” 他坦言道。
重压之下,这家鞋厂已经开始裁员。“行政人员已裁掉一大半了,如果裁到我头上,工厂也要关门了。”说到这里,阿德惟有苦笑几声。
“要么裁员,要么降薪,不然真的熬不住”
减员降薪也好,鼓励员工自谋出路也罢,在温州一家鞋业外贸公司负责人陆泽(化名)看来,实属断臂求生的无奈之举。
目前整个供应链的现状是:供应商不敢做,不敢赊账;工厂不敢做,也没办法现金买材料;外贸公司进退两难:工厂和客户两边都是乙方。
我们所在地温州,在供应链上有一个比较普遍现象,允许赊账的存在。因为温州一直信奉只要生意做起来、流动起来,才会有钱赚,如果都是现金,不利于整个链条的流动性。
我所了解到,一周前,浙江、福建、东莞的一些鞋厂开始遣散员工。
由于大客户的性质,工厂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围绕几个大客户来运行,一旦停产,工人还要养,这样每天都在亏钱。其实放工人走是很伤的,一旦疫情好转,临时招工是很难的,但即使这样也要放掉,因为只发保底工资也养不了。
现在很多做大客户订单的工厂,已经开始安排工人离岗、鼓励自谋生路。车间管理福利绩效取消,只发保障生活的基本工资。都是快刀子割肉,没等疼就掉了。
我们无论如何会硬撑过这个月,但是下个月会有一些减员,或者商量暂时性调薪的措施,不然真的是熬不住的。
部分外贸企业遭遇订单取消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全球经贸下行压力显著加大,部分外贸企业遭遇订单取消。
刘长于3月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际贸易需求下行压力加大。欧美、日韩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内生产、消费需求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不可避免给中国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压力。
他称,疫情扩散蔓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一是影响了国际需求,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先后进入“抗疫”的紧急状态,短期内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冲击;
二是影响国际贸易合作,中国中间品和原材料进口或受冲击,进而影响最终产品出口;
三是影响国际商贸活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趋于停滞,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迟或取消,企业获取新订单面临传统方式不灵、传统渠道不畅等问题。
虽然我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际贸易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外贸产业链结构完备、竞争力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强,外贸企业化危为机的适应能力强。
这些能力已经在过去应对历次危机中得到证明,也必应会在这次疫情考验中得到锤炼。当前,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商务部一方面将加强对相关国家,尤其是我重点贸易伙伴的疫情发展及其对双边经贸的形势研判,加大抗疫国际合作力度,深化双边经贸务实合作,尽力减轻外贸发展的外部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将用足用好各项外贸政策,特别是要推动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精准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支持地方、行业组织、贸促机构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务,引导企业防范风险,帮助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