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3月26日首次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G20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次特别峰会达成了积极成果:一是各方承诺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强调疫情无国界,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团结一致应对疫情威胁。各方承诺采取一切措施抗击疫情、保护生命、重振经济,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二是各方同意及时分享信息,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支持,同时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为应对未来传染病疫情做好准备。三是各方承诺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保障就业民生,减少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冲击。
中国分享防疫抗疫经验
各国协作稳住经济运行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多点暴发、蔓延,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疫情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程度。”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员朱煜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中国是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的国家,中国抗疫经验为各国战胜疫情带来鼓舞、信心。据悉,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多语种的防控和诊疗方案,并第一时间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信息,搭建相关数据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开展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
报道显示,目前,国内同步推进的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均对外开放,分别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开展合作。我国研发的多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已取得进入欧盟市场的资质。我国不仅捐赠了一批试剂,也开始向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供货。目前,中国已向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包括28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9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及整合、调动资源的能力,为国际社会抗疫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朱煜表示,此时举行G20特别峰会,一方面是为了交流学习中国前期的防控救治经验,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是为疫情之后的经济运行发展做出前瞻性谋划。
王义桅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百年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很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并且引发政治社会危机、就业危机、心理危机等一系列危机问题,所以必须迅速稳住预期,加强大国之间的协调。
“受疫情影响,各国将不可避免地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市场、保增长和稳就业措施。在此背景下,各国有必要做一些前期的协商和沟通,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朱煜也表示,根据此次G20峰会声明,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疫情催生非接触经济 国际合作扩展新课题
“疫情期间,很多地区暂时没有全面复产,很多企业选择线上办公,此次特别峰会也是以视频方式举行。”朱煜表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发挥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优势。据工信部介绍,疫情期间,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过6.3万个,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能力,夯实了通信服务保障的网络基础。同时加强5G网络部署和应用,迅速完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重点场所的通信保障任务和5G的覆盖。
朱煜表示,中国目前通过视频会议与国外进行疫情防控救治的经验交流,并向欧洲派出了医疗救援队。未来,各国之间的科研机构可在疫苗的研发、药物治疗与研发等方面深入合作。“各国应加强防疫信息的沟通,包括航班信息、人员流动的交流,这对未来疫情联防联治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朱煜表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促进通信技术升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业内人士称,当前数字经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新基础设施也需要建设,像云办公、云教学、云医疗等网络新业态的繁荣都离不开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规模部署。
“现在提倡非接触性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疫情期间远程会议、远程医疗等得到大规模应用。”王义桅表示,这些也都是国际合作的新课题,对今后国际服务贸易谈判、WTO的改革以及全球卫生公共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