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交易规模、覆盖领域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江苏、广东深圳、浙江义乌、成都等地陆续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
从目前各试点地区进度来看,2023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向纵深发展。
政务场景应用多点开花
进入2023年,数字人民币在公积金业务场景、社会保障卡等政务服务场景不断强化。
4月,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宣,成都住房公积金实现主要业务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全覆盖。已实现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单位缴存、个人提取、贷款发放、提前还款等五大类场景开通数字人民币功能。
5月,江苏省工信厅提出在全省工信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
6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将构建持卡人数字空间,归集整合持卡人信息,实现“一卡一人一档”。提升社会保障卡社银联动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
数字人民币与各地的数字政务相结合,将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更快更紧密地渗透到老百姓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
提规模、育生态,日常消费广覆盖
随着日常消费场景的覆盖范围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规模也在稳步提升。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大多数应用场景聚焦在商超、日用零售等小额消费场景以及餐饮、电商消费等方面。更多场景也在不断探索中。
7月1日起,成都市首批出租车开通数字人民币小微商户业务。此外,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单位近日启动预付式经营领域应用数字人民币试点。同时,数字人民币在大型平台企业生态中的渗透深度也在进一步提升,如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已支持数字人民币交易。
应用场景的丰富,带动了交易规模的增长。以苏州为例,截至2022年末,该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超3400亿元,个人钱包超3054万个,试点场景超93万个。今年一季度,苏州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即达1705亿元。另外,深圳成绩也较亮眼,截至2022年年末,深圳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840.75万个、落地应用场景129.9万个,累计交易376.85亿元。今年1至5月,南宁市数字人民币钱包已开立累计数量达56万个。
随着数字人民币用户基数的增加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入,将有望打破第三方支付垄断局面,构建新的支付格局。
跨境支付应用助人民币国际化
未来跨境支付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功能之一。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可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难题,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河北雄安新区、深圳、海南、北京、香港、重庆等地均提到要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方面展开探索。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圳支持发展跨境及离岸财富管理业务,将依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携手打造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示范区。
香港2022年施政报告在“国际金融中心: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板块中提出,香港金管局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这意味着,后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在港使用,已经成为香港金管局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上清所于6月25日发布通知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上线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这意味着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进行跨境商品结算。
问题与应对
数字人民币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支付生态的不完善。
由于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相关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较早,在消费市场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人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去接受一个新的支付方式。
可以说,当前微信、支付宝已然成为了社会基础设施,远程缴纳电费水费暖气费都可在这上面实现,这些都是便捷支付的一部分,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加之数字人民币不计利息,其吸引力可能大打折扣。
现阶段,数字人民币尽管在多个领域的试点已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效,但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仍有待完善,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使用场景少、操作流程长、消费者习惯等现实问题。
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支付行为的常态化将是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的基础。
一是扩展应用场景,提升人们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一方面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在政府主导的补贴、奖励上,如税收补贴等,积极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另一方面在日常场景应用上,应继续通过各类活动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如发红包、消费券等方式,增加使用者的留存率。
二是应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通过软硬件升级优化提高用户体验感,并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是强化信息监管,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作为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中绕不开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中要做好信息保护工作,一方面央行和发行银行应加强监管,防止有人利用数字人民币窥探他人信息,同时也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信息索取,以充分保护使用者的隐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