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了今年1-4月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该负责人指出,2020年1-4月,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743.9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同比下降6%,执行额2476.5亿元,同比增长10.6%。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309.7亿元,同比下降10.3%,执行额1491.7亿元,同比增长10.4%(以美元计算,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45.8亿美元,同比下降8.6%,执行额3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3%,执行额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9%)。
从结构看,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增长较快。1-4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623.6亿元,同比下降0.3%,承接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298亿元、5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9.6%。ITO中的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79.1%、189.2%和423.4%;受抗疫需求拉动,KPO中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47.7%。
从市场看,承接中国香港、日本外包业务增长较快。1-4月中国企业承接中国香港、日本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281.4亿元和1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7%。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252.亿元,同比增长6.9%。
从区域看,京津冀地区成为发展新亮点。1-4月京津冀地区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134.8亿元,同比增长31.4%,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增长较快带动。长三角区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783.2亿元,同比增长3.1%。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1282.1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国85.9%。
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主力军。1-4月,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5.5亿元,占全国的40.6%,同比增长13.8%;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20.6亿元,占全国的21.5%,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常常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因此能够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年初,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作为生产性服务出口主渠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业务占比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成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价值链层级的重要渠道,ITO企业和KPO企业加快向数字服务提供商转型,BPO企业专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接发包中心。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外包快速发展能为传统的服务领域赋能。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很多领域,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出现大量依赖人工智能的新金融、新技术融入。因此服务外包普遍提升了各领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等新兴数字化业务的合作和服务外包,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