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快时尚的最后一丝尊严也快撑不住了!
2018年,TOPSHOP关闭天猫旗舰店;
2018年12月,NewLook关闭中国店铺和天猫旗舰店;
2019年4月,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2019年10月,Forever 21申请破产并相继在中国、日本等市场关店退出;
2020年4月,因为没钱交房租、疯狂裁员,GAP被传倒闭!
……
始终坚守的全球第一快时尚Zara,在上个星期传出要永久关店1200家。
Zara母公司Inditex一个季度,就亏损人民币32亿元,是史上首次净亏损。
在中国地位不输优衣库,在国际上地位不输LV的Zara,真的熬不住了吗?
01
超越莆田系,成为天下第一抄
Zara在服装界,一直是个神奇般的存在。
只会抄袭、一洗就烂、过季就丢,这几个词是大家对Zara的普遍印象。
可这些要命的缺点,到了Zara这,却成了时尚的代名词,让人趋之若鹜。
这么差,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Zara?
因为Zara开创了“平民时尚”的先河。
1963年,27岁的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和妻子家人,开了个名叫GOA的服装小作坊,做婴儿摇篮和睡袍来补贴生活。
在当时,普通睡袍就是安了两个袖子的麻袋,毫无美感可言,好看的高级睡袍却价格昂贵。
奥特加和妻子在小车间里拆了一条高级睡袍,按照样式用最差的布料生产力一批廉价睡袍。
这批睡袍虽然严重掉色,洗一次就不能穿了,但每件售价98比赛塔,约合当时还不存在的欧元,大概是0.5欧,四舍五入相当于白送。
即使质量再差,但高端的设计加上低廉的价格,也让这批睡袍大受欢迎,为GOA的未来打版之路打下基础。
而GOA就是Zara的前身。
因此抄袭打版、质量差是刻在Zara的基因里。
靠着这个强大的基因,Zara走出了“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这条独特的时尚之路,并将这条路走到极致。
首先是自杀式的更新速度。
Zara的更新速度有多快?
以周为单位更新货架,一年更新2万款左右新品。
它的旗下有600多名设计师,负责在全球参与各类时尚活动,无论是大牌设计还是网红穿搭,甚至街头素人,只要好看的服装设计就模仿。
一款服装设计,从时装周到上市出售,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但被Zara盯上后,2周内就会上市。
这波操作,连莆田系都自愧不如。
因此抄袭,每年Zara都要付出数千万欧元的罚款,但在数百亿欧元的销售额面前,花几千万欧元“合法抄袭”,性价比很高了。
其次是地狱级的低成本。
Zara去除了一切高成本要求。
在营销方面,Zara坚持不做广告,降低营销费用;在物料方面,Zara坚持不使用高档面料,节约物料成本,例如用聚酯纤维而非纯棉材料;Zara从生产到物流都是自建,减少中间成本。
Zara总部有一座90个足球场大小的物流中心,流水线作业,从熨烫到折叠到分类到装箱一气呵成,许多款式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购买,中间不会超过36个小时。
最后是破坏性的低价。
Zara不遵循行业默认的70%~80%的利润潜规则,直接把利润率降到40%。
每周都能挑一波便宜又好看的衣服,任谁都阻挡不了这吸引力啊!
在美国,女性逛Zara的频率,是一年17次,是逛H&M次数的6倍,即使在疫情期间,只要Zara一开门,还没到营业时间,消费者在门口排起队。
同时有此盛况的,是对门的LV。
在消费者的疯狂追捧下,Zara扩张速度如燎原之火,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之一,在全球开店2千多家。
02
逃不掉的三大魔咒,让Zara走下神坛
现在回头看上周的官宣,关店1200家,相当于关了70%的店面。
一代全球服装霸主,沦落至此,逃不开一直围绕Zara的三个魔咒。
1.成也抄袭,败也抄袭
用“成也抄袭,败也抄袭”来形容Zara再合适不过。
产品上新快能够持续带给消费者刺激,也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增加客流量。
但服装行业本身很难构建起真正的“护城河”,快时尚更是如此。
抄袭的存在,使得衣服去掉标签后,不同品牌的服饰辨别度越来越低。同等的价位大有本土品牌虚位以待,讨喜的设计快时尚可以抄,网红店当然也可以“抄”。
同等价位下,不仅有各种小众设计品牌,还能有莆田系出品的大牌高仿,淘宝19.9包邮,它不香吗?
毕竟,就连仿大牌的Zara,都有人模仿了。
2.不能洗的一次性品牌
Zara衣服质量不好是有目共睹的,被成为“一次性衣帽间”。
外套两天就起球,裤子泡一次就掉色,白T穿一周就变形几乎是常规操作。
甚至不仅仅质量问题,2012年,国际环保机构Greenpeace更是爆大料:ZARA在生产中违规使用偶氮染料等含毒染料。
这种染料,与汗液发生反应产生的芳香胺一旦被吸收,会有致癌风险。
ZARA在进军中国后的2年内,就因为质检问题,7次荣登黑榜。
包括PH值、甲醛含量超标,含绒量、色牢度不达标等各种问题。
而今年Zara的儿童服饰,再次登上黑榜。
若只是有根线头,缝合不结识这么简单也好,涉及到健康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容忍了。
Zara的衣服质量也不都是全部很差,只能说是参差不齐。这是因为Zara为了降低成本,在建厂上兵分两路。
需要灵活调配的时装款生产线留在拉科鲁尼亚本地,方便和设计师沟通,而对款式要求不高的基本款,则外包到第三世界国家。
你买到的衣服是哪里产的,质量如何,全靠运气。
3.几百块的衣服,几毛钱的服务
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这是Zara的骄傲。
但Zara不该忽略了产品本质的同时,也忽略了服务,自大到客服态度不端正,面对顾客极其恶劣。
以为低价就能永远揽住人心,也以为“超快”的上新速度还能是自己的保命牌。所以依旧保持着三流的产品+三流的服务。
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本身就意味着更多的售后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以Zara为首的快时尚们,却始终没有给消费者一个满意方案。
很多人都遇到过,吊牌没了不能退的情况,但谁又能知道,它洗过之后不能穿了呢?
有个网友的衣服洗脱线后,客服的回答竟然是:“我们就是一次性的。”、“我们是肯定会脱线的。”
上次听到这种言论,好像是“香奈儿的衣服都是一次性的”。
一二百的衣服,三四十的质量,十块钱的服务,不得不说,现在的快时尚已经变味了。
03
眼里没有用户,线上也拯救不了Zara们
疯狂关店,与其说是Zara不行了,不如说是在自救。
在疫情下,转战电商成了各行各业活下来的希望,Zara也不例外,开始在电商领域提速。
为了加快转型,Inditex集团将投10亿欧元用于支持在线平台业务,同时投入17亿欧元用于升级整合的店铺平台,今年年底,Zara将在总部开张64000平米的线上直播室。
但转战线上的Zara,用户们还会买单吗?
以中国为例,很多消费者去逛Zara,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大海寻宝的乐趣,在超大的店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时尚单品。
但Zara等快时尚的衣服一直有个弊端:根据欧美人的体型和审美设计,对身材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不来现场试穿的话,很容易‘踩雷’。”
如果真的转移到线上,面对早已被广大网友调教了许久的店家们,以Zara的质量、设计、价格和售后,它的套路真的还能行得通吗?
有Zara的粉丝甚至表示:“就算它真的关店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会去逛优衣库和李宁。
Zara可能会陷入陷入了质量比不上经典、流行拼不过潮牌、抄袭低质饱受诟病的怪圈;说起价格与设计,在小众奢侈品面前,更是抬不起头;就连淘宝上的“莆田系”们,利润比Zara更高,打版比Zara更快。
对于Zara而言,如果再不把用户放在眼里,踏下心来研究用户需求,别说线上爆发,就连剩下的门店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结语
快时尚的好日子到头了,终究是用户需求变了。
Zara等快时尚在中国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正在贵且不时尚的国牌里挣扎挑选,以森马、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本土品牌被土味审美和库存压在地上起不来。
快时尚的到来,让人们以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的速度接近世界顶端潮流,那时Zara“狠、快、低”的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而现在,消费者已经厌倦了快时尚的模式,追求消费升级和个性,潮牌汉服这些小众服饰逐渐开始替代快时尚。
面对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Zara们真正的考验其实在后头。
毕竟,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永远存续,停止创新就是停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