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半年中国经济各项数据出炉引起各方关注,尤其是GDP上半年同比下降1.6%,二季度回归为增长3.2%,得到各方点赞。这其中,我国外贸发展体现出足够韧性。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6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5.1%。此外,上半年我国东部地区外贸总额下降4.7%,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增长5.7%。这组数据呈现出“一增一减”的态势。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贸易伙伴结构发生变化。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分析说,由于受英国脱欧的影响,东盟替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欧盟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99万亿元,下降1.8%。
“我国对欧美出口主要是从东部省份的港口起运,而对东盟的出口主要是从广西和云南的港口出发,由于我国贸易伙伴地位彼此间发生了变化,所以东西部地区的出口随之产生变化。”周晋竹说。
另一方面说明东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程度更深,也说明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潜力得到释放,我国东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更加平衡。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表示,我国中西部地区成为外贸发展新亮点,尤其是江西、四川、贵州等省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不仅反映出国家围绕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出台的包括完善出口退税、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和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内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得到强有力的落实,同时也体现出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引进外资推进产业升级,通过中欧班列深度开拓海外市场,基于自贸试验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成果。
“中欧班列的增长,也是中西部地区贸易数据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后疫情时代,稳定、高效、可控的中欧班列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周晋竹说,今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已开行3953列,发送货物35.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2%。
“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外贸出现了‘一增一降’的情况,但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16.7%,只提升1.4%,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出口基地,这种分工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改变。”姚为群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外贸要对标东部沿海地区、对标欧洲内陆开放型发达经济体,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应按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和区位的比较优势,在东、中、西地区优化劳动分工,推进中西部地区外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